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结果应当记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监督检查工作中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依法应当通报同级相关监管部门的,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通报;食品安全信息直接涉及食品认证、计量等情形的,应向质监部门内部相关工作机构通报。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质监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上级质监部门可以通过查阅监督检查记录、组织交叉检查、随机抽查企业等方式对下级部门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督查。
第二十九条 参与企业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法定职责、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
第三十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业务知识等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加强对监督检查队伍的管理,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地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第五章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行为查处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对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及时依法查处,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第三十二条 各级质监部门食品监管机构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举报投诉等工作中发现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移送稽查机构依法查处;稽查机构在查处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以便食品监管机构更新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质监部门要对食品企业比较集中、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村镇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进行重点整顿,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汇报,推动政府组织协调治理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
第六章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三十四条 为督促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市、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当建立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