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十一五”时期的基本经验
过去五年,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始终紧紧围绕沈阳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第一,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第二,始终坚持咬定目标不动摇,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和实现“三大目标”,保持发展激情,创新工作方式,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
第三,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以开放调结构、增后劲、促发展。
第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深入实施各项民生工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沈阳振兴发展的成果。
第三节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沈阳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所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从自身看,沈阳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深入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沈阳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二是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大浑南建设、做大中心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此同时,沈阳积累了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雄厚基础和有利条件:“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的获得,标志着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金融商贸开发区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区”和“中国最具竞争力金融开发区”称号以及金融街的长足发展,标志着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更加成熟;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航高基地等一批重点发展空间的形成,增强了空间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不断增强,明显提升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从自身条件看,在过去一轮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具有牵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相对较少,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显不足,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空间布局和利用不尽合理,主体功能区有待进一步培育;作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相对薄弱,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有待进一步破除。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时期加以高度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
第二章 发展构想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推进做优发展空间、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域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着力改善民生“五大任务”,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相结合。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管理创新相促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新活力。
三是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相协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始终不渝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四是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相一致。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及其他重点领域改革,维护社会的总体稳定,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进而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专栏2: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最大的城市代表。其内涵:一是要有足够高的、能对全国产生影响的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的能量实力,即城市的“能级”高、综合竞争实力强;二是要辐射至足够广阔的空间,即中心城市要对腹地具有引领、辐射、组织和服务能力,具有相应的产业结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目前,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
注:“三大目标”参考指标见本规划附表。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更加注重培育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实力,大幅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提升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集聚、辐射能力,把沈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物流中心、交通信息枢纽、科教文化强市,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就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显著增强成套配套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建筑产业及其他优势产业,全面提升沈阳现代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建设生态宜居之都。就是在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建设,进入国家生态市行列,基本建成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生态环境和城市软实力居国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安全感、公平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人们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主要指标安排: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
--三次产业比例为3.4:50.5:46.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
--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以上;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单位GDP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等约束性指标按国家和省规定持续下降。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要在优化空间、城市建设、县域经济、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做优发展空间
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空间布局优化,完善区域功能特色,提升产业层级和水平,切实将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明确重点空间功能定位
合理确定重点地域的发展定位,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中部地区。加大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和大东等老城区改造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南北“金廊”和东西“银带”开发建设,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做强服务业发展主导区,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总部经济林立区、大都市形象展示区和都市休闲娱乐区。
--西部地区。以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现代建筑产业园为支撑,大力发展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大型机械、电气、现代建筑等优势产业,积极配套发展以工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工业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以于洪、辽中两大配套区为重点,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配套、新型材料、现代物流、家具、冶金和静脉产业。以沈阳胡台新城为载体,重点发展包装印刷、音像出版、文化创意和现代物流业。
--南部地区。以浑南新区和苏家屯区为载体,围绕承接城市重心南移,建设城市空间和功能完善拓展区,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和生态化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服务业,不断拓展综合功能。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IC装备、生物医药和冶金新材料产业,建设以智能交通为主的典型示范应用基地。以航高基地为平台,建成国内最大的民用飞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国内规模较大的飞机零部件、大部件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支线飞机总装基地。
--东部地区。以大东沈阳汽车城为核心区域,积极推进华晨金杯、华晨中华、华晨宝马、上通北盛四大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大力引入研发设计、物流配送、汽车商贸等项目,实现从单纯生产向综合生产和服务的转变,打造千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形成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在棋盘山地域内,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示范效应和沈抚两市的绿肺功能,加快沈抚新城建设,全力打造生态保护区、旅游产业聚集区、健康科技产业创新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
--北部地区。沈北新区重点发展手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光电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手机产业基地、国家级移动位置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全力构建沈阳北部文化教育集聚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沈阳副都心和最佳生态居住区。法库县重点打造北方通用飞机制造运营基地和东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康平县重点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高新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二、构建新型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