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推动新型金融组织快速发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发展,力争小额贷款公司年内覆盖全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新设村镇银行1-2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进行考核奖励,引导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信用信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归集税务、工商、质监、环保、建设、法院、海关、劳动保障、食品药监等有关部门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形成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交易提供有效依据。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加企业信用评级,树立合法经营,诚信立业观念。
三、强化市场引导,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十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从全市优势行业中优选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作为金融、财政、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扶持和服务的对象,优先配置各类生产要素,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其引导和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大提高、大发展。到2015年,力争重点培育500户左右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使其成为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十二)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支持和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对全市工业园区中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加大特色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力度。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工业园区中建设15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十三)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走科技兴企、品牌兴企之路。鼓励社会力量和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产、学、研联合体,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5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或江西名牌产品)、南昌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十四)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扶优扶强、信用评价、参展参训、品牌培育、评优评先等多种工作手段,大力扶持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对中小企业生产符合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使用列入环境保护和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税收优惠目录的设备,以及实施列入节能减排税收优惠目录的项目等,按有关规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中小企业,优先保障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和实施了节能减排工程的企业。
(十五)提高企业协作配套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协作配套;围绕龙头企业,延伸和壮大产业链。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经济技术合作对接活动,发布配套协作需求信息、产品技术要求、发展规划等,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围绕其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
(十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各职能部门应帮助和指导企业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等要求健全财务核算,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做大做强创造条件。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十七)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及调结构、上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区域产业及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服务平台建设规划。扶持社会化服务机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我市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编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目录,并制定相关规定,对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中小企业条件进行评估、筛选、确认,推荐一批中小企业服务示范机构。示范机构优先承担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组织的有关服务工作。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服务体系建设类项目,重点支持示范机构开展的服务工作和活动。
(十八)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引导和动员广大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贡献能力。充分利用南昌市中小企业网、重点企业网等信息平台,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帮助中小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