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津市奶牛遗传改良的制约要素
1、奶牛遗传潜能尚未完全发挥
我市奶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单产和生鲜乳品质等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消费需求。我市奶牛年平均单产虽已达6552公斤,但与荷斯坦奶牛的遗传潜能值相比还有差距,遗传潜能尚未完全发挥。
2、遗传改良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我市奶牛遗传改良繁育体系尚不完善,主要存在组织不健全、机制不完善、职能不明确等问题,在落实稳定育种目标、实施长期改良计划、应用成熟系统技术等方面,缺乏具体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办法。特别是一些已被奶业发达国家证明行之有效的育种措施,在我市还没有得到科学、规范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量只占全市生产母牛20%左右,后裔测定、品种登记等育种措施尚未有效实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等新型分子育种技术在我市尚未真正应用,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展仍较缓慢。
3、自主培育种公牛能力不强
尚未形成自主培育和选育优秀种公牛体系,全市优秀种公牛主要依赖国外引进。但由于疫病等原因,近年来造成种公牛引进困难,致使我市后备种公牛严重缺乏。奶牛核心群选育和遗传评估等工作还未有效开展,制约了优秀种公牛自主培育体系建立。
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计划实施,做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等基础性工作,构建我市现代奶牛遗传改良和组织管理体系。到2015年,全市成母牛年平均单产奶达8000公斤,奶牛遗传改良技术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奶牛种业获得快速发展,奠定奶业发展的优良种源基础。
(二)主要任务
通过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和遗传评定,对优秀牛只进行良种登记,根据遗传评定结果选育和组建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不断培育优秀种母牛。开展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经科学、严谨的遗传评定选育优秀种公牛,促进和推动牛群遗传改良。在牛群中大量推广使用优秀验证种公牛冷冻精液,快速扩散优良公牛遗传基因,改进奶牛群体生产性能。
(三)技术指标
新增生产性能测定奶牛2.5万头,到2015年达到4.5万头,占全市成年母牛数量的50%;规模化牧场全部参加品种登记;经遗传评定和选择,完成4万头良种登记;全市每年培育出优秀验证种公牛10-12头以上;每年向全国提供种母牛5000头以上。每个世代平均单产提高500公斤、乳蛋白产量增加15~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