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坚持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预案,提早做好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群众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抗灾政策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抗灾增产技术。及时搞好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帮助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行全程承包模式,有效减轻病虫危害。
(十二)扎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加快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继续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和设施农业气象监测网建设。做好农作物播种、夏管、秋促等关键期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及时发布大田土壤墒情、气象灾害预警等预报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做好干旱、大风、倒春寒和低温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建立移动火箭车和火箭发射系统更新的长效机制,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工作,适时组织开展飞机和火箭增雨作业。
三、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十三)落实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好国家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全面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逐步取消产粮大县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县级配套,确保中央各项扶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稳定提高产粮大县粮食生产能力。要加强指导、重点支持、突出抓好一批粮食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
(十四)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积极性。要充分利用2011年国家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以工代赈投资等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机井、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五)调动科技兴粮积极性。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步伐,2011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75个县(市、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推广网络,培养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奖项评选、人才培养、引进、选拔评价和职称评审等要向到粮食生产一线服务人员倾斜。要增加财政投入,保障科技人员包县、包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