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食(药)用菌新品种培育与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以建立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食(药)用菌产业为核心,从专用品种选育、培养基配制、环境参数的控制、产品质量检测、新型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制定设施栽培杏鲍菇、金针菇、玉菇、双孢蘑菇、阿魏菇的工艺并产业化;对外来食(药)用菌品种的繁殖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控制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安全控制体系;以菌草和作物桔杆利用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型新原料开发、对高热值食(药)用菌品种的选育及种植工艺,从食(药)用菌选择、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制订菌草和作物桔杆作为优质的生物质能源发电、发酵产生沼气、生产乙醇等方面的加工工艺,研发安全、高效、可控的新型食(药)用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并把各单项技术进行集成、配套及优化。
8、油料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以培育壮大油料产业为目标,建成福建省油茶、花生等种质资源圃;选育(引进)一批适合本省各地生态环境,产量和质量表现优良的油茶种质材料;开展油茶生殖生物学、配系、杂交亲和性的研究,提高授粉效率,提高产量;开展油茶林生态栽培、平衡营养管理、养分循环试验研究;形成一套油茶、花生等作物高效有机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生产需要的油料作物新品种;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采用可行的措施,促进产量提升;开展油茶组织培养试验,提高育苗水平;开展油茶分子生物学研究,克隆一批与油脂形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开展油茶等高产栽培技术及精细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开展油茶、花生等综合利用研究,构建一个油料植物科技创新共享平台,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9、茶叶质量安全与品质调控创新平台
针对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以生物防治、化学生态控制及物理防治为主的综合绿色防控技术,评估农药对茶树的安全性;研究绿茶、乌龙茶、白茶和红茶加工中PAHs污染的关键环节和控制技术、茶叶中多环芳烃类(PAHs)的污染来源、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茶叶稀土含量背景状况,提出残留限量标准修订依据及其新的限量标准,提出控制技术;分析我市不同地区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提出不同茶类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和模式;研究闽北乌龙茶烘焙关键技术;研究各因素对花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探明白茶加工过程生化成分变化与品质的关系,提出优质红茶和白茶加工技术;开展乌龙茶和白茶国际标准的研究,提升我市茶叶市场竞争力。
10、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开发符合农村实际需要、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打造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品牌,形成号码统一、资源共享、服务到位、机制灵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完善“闽北农村科技信息网”,开展南平市星火科技短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生产资料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建设、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远程教育与培训系统建设、远程电子答疑系统建设;组建农业信息服务专家服务团,建立南平市星火科技12396信息员骨干队伍,建立星火科技12396专家数据库,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示范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
三、社会发展领域
1、闽北中药材GAP技术平台及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我市道地药材基础好的优势,通过巩固已有示范基地和成果,扩大中药材GAP种植规模,提升中药材GAP基地研究水平。建立我市建泽泻、厚朴仙草、金银花、瓜蒌、木瓜、金线莲、灵芝等道地大宗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开展优良中药材品种选育、相关指纹图谱的研究。开展中药材GAP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研究,建立优质、真实、稳定、可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在已有中药材GAP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立2-3个道地大宗中药材品种5个GAP基地,并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规程(SOP)。最终将建成10个我市道地大宗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并争取1-2个中药材GAP基地能申请认证。
2、重大疾病防治技术临床应用研究与推广
针对严重影响我市人民的重大疾病,通过加强与省内外大院大所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并推广。重点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体系与干预对策,降低其发病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摸清恶性肿瘤风险因素在我市各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引进应用一批恶性肿瘤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开展规范的临床治疗研究;建立覆盖全市大部份地区的老年性痴呆防治网,提高老年性痴呆防治水平,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以改善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对糖尿病致病机制的认识并发展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发展对网络成瘾更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高对紧急、意外事件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3、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市主要流域水源地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小流域水源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物控制,进行综合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在水源地保护方面,重点研究水源地周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保育与受损恢复、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乡镇生活污水高效处理与综合利用、富营养化水源地水库生物治理等集成创新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我市流域环境保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技术示范,解决我市流域周边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市建设水平更上新台阶。
4、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
重点开展武夷山生物标本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建立濒危物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武夷山生态模拟系统、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等,完善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开展武夷山水循环监测、气象监测、动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入侵生物等方面的研究,通过长期定点监测,掌握武夷山主要生态系统中优势生物类群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与气象、水文因素之间的关系;推动新一轮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的开展,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5、武夷新区城镇化与可持续城市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目前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高标准、全方位开展武夷新区可持续城镇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的综合研究。本项目主要开展武夷新区区域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技术,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结合建筑节能技术,城市环境地质灾害监测及其减灾防灾综合技术,畜禽养殖废物(水)资源化技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控制技术及城市数字环境网络建设技术等的研发、集成和示范,对南平市可持续城市建设提供科技示范,项目形成1-2项专利技术,发表论文2-3篇,建成1-3个示范区和2-4座示范工程。
6、城市应急体系和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围绕支撑市级应急体系和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标准规范、关键技术与软件平台,重点开展市级应急体系公共技术、城市公共安全分析与预警关键技术、基于3G的移动应急指挥技术等研究,为面向领导的应急指挥,面向公众的安全预警提供公共技术支撑,并选择重点行业和城市开展应用服务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