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化对外科技合作。首先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化我市与台湾的科技合作,积极探索包括飞地科技在内的更多更紧密的闽台科技合作形式。主动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转移,大力引进台湾良种、先进技术,建立闽台科技合作示范基地,鼓励和促进两地企业、高校、研究所共建研发中心,真正实现互利双赢。其次要推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科技领域的紧密对接、联动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开展多形式科技合作,促进区域间技术与资本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借梯登高、借智成势、借力兴业的科技发展新格局。再次要主动寻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利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有利时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促进国外资本投资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项目。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积极选派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到国外培训和交流。
附件:
南平市“十二五”重点科技项目策划
一、工业领域
1、先进装备与基础件技术研发及应用
在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先进装备与基础件领域,开展新型发电设备、造纸设备、电线电缆设备等机械成套设备的应用研究,以及智能仪表、汽车配件等关键基础件研发,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内容包括:(1)新型专业机械装备研发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是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碎浆机、轮胎成型机、电焊机、电缆成圈机等。(2)智能仪器仪表及基础元器件研发。重点开发温度(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液位计、光柱数显仪表、无纸记录仪、隔离器与安全栅、电量模块、电网故障指示器,高压带电显示器等产品。(3)汽车配件关键技术研究,以提高汽配产业技术和产品升级为目标,开发农用运输车、叉车、电瓶旅游车、各类发动机的活塞四配套组件、蓄电池、汽车半轴、传动轴、齿轮、轴瓦、刹车片、工程轮胎等产品。
2、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以企业信息化为平台,以增效服务为导向,以产品数字化模型为核心,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在“十一五”建设基础上,构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面向我省特色产业集群,重构产品创新设计流程,实现设计知识的积累、传承和重用,以产品数字化模型为核心,应用CAD、CAE、CAPP、CAM的功能技术,对中小企业实现基于PDM的局部集成,对大型企业实现基于PLM的企业级系统集成;CAD/CAE/CAM融合支持团队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推动企业基于PLM的企业级信息平台建设和上下游供应链管理信息的无缝集成;面向行业的公共软件和个性化产品定制平台建设。
3、纺织新材料技术及新产品研发
开发厚、中、薄型和多种结构、多种材料组成的合成革基布、制鞋材料及其它新型产业用布;开发超细纤维、高密度、高剥离基布产品及高档卫生材料、卫材深加工、汽车内饰材料、环保材料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非织造产品;鼓励产业链上游的差别化纤维、助剂等项目,下游的PU革服装等产业延伸配套项目建设发展;依托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用针织品,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发针织横机和梭织休闲产品;开发高支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保暖、保健等多功能针织内衣;建设高档织物面料及配套生产纺织染料助剂生产线,开发高档织物面料、印染产品,配套生产纺织染料助剂;开发高温环保过滤材料,开展精梳纯棉纱生产技术,合成革新产品开发;研发功能化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纳米竹纤维新材料、超细化竹原纤维纺织材料。
4、精细化工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立足现有化工产品的基础,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开发精细化工产品,提升我市氟化工、生物化工等相关产业的竞争力。重点开展以下专题研发:(1)氟化工产品深度开发。开发氢氟酸下游产品,重点发展高纯氢氟酸、氟碳表面活性剂、染料分散剂、织物整理剂等氟化工下游系列产品。建立氟化工业与医药、农药、染料、合成材料等产业的新链接。(2)生物化工产业精深产品开发。开发饲料添加剂和生物农药下游产品系列,拓展饲料金霉素、盐霉素等拳头产品和杆菌肽锌等产品市场,进一步研发新型添加剂产品,开发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虫剂、杀菌剂等生物农药。(3)生物医药化工产业精深产品研发。发挥物产资源的优势,利用植物提取物,重点发展天然香料、合成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原料药等系列医药新产品,与国内外制药业、配香等轻化、日化行业相配套。(4)基础化工产业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开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浓硝酸及浓硝酸盐等下游系列产品;开发硅酸钠下游其他无机盐化工产品,进一步提高白炭黑产品档次;延伸氯碱化工产业链,开发高浓度复合肥、复混肥和生物化肥,提升市场竞争力。
5、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以我市资源丰富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为原材料,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高科技手段,加工制成性能优异、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的新材料。重点开展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质吸附材料和功能化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研发工作,开发高档次、多用途活性炭系列产品:高新电子电极材料、新型催化剂载体、生物制剂精制专用活性炭、高能量密度物质的存贮专用活性炭、纳米氧化催化剂-活性炭复体等;研发植物纤维改性、界面增强、复合材料发泡等关键技术,开发高强度电器结构件和汽车部件,以及高性能装饰、建筑材料;研发生物质定向热解、吸附材料孔径可控等关键技术,开发新型催化剂载体、高储能材料、环境净化材料、缓释剂、致冷用吸附剂等高性能材料;研发功能化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纳米竹纤维新材料、竹重组结构材料、超细化竹原纤维纺织材料、醋化竹纤维材料。通过以上专项的实施,提升我市生物质产业技术水平。
6、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研发和应用
突破制约我市光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向LED工程化应用等光电子产业下游领域延伸。光电功能陶瓷方面,重点突破高性能陶瓷粉体制备、成型和烧结工艺、大尺寸核心烧结设备自主研制等关键技术;新能源材料方面,重点研发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电解液添加剂、用于LED的高质量衬底晶体材料、新型无In透明电极、新型散热基板、荧光转换介质及封装散热材料等;生物燃料技术方面,重点开发植物油脂和废弃油脂转化制生物柴油产业化创新技术与工艺、研究攻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开发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套设备、研发生物质高温快速裂解制生物燃油产业化技术;节能产品方面,重点研发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灯具、大功率LED集成封装、LED系列产品等。
7、工业节能减排与节能技术研发及应用
本专项着重开展:一是煤燃烧污染减排关键技术,包括SO2节能减排与资源化净化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二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清洁生产技术,以工业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重金属废水集成化处理和回收技术与成套装置,化工等行业高氨氮废水处理与装置,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新型复合型絮凝剂处理高浓度、高色度印染废水技术;三是工业与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包括流程工业能源评价技术体系建设和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建设我市节能减排型企业和节能型建筑群体,形成一批工业和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培养一大批从事工业节能减排和建筑节能产业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