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政府宏观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关于开展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南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在全市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好的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进行了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科技立项审批制度改革和科技评价奖励制度改革,重新修订《南平市科学进步奖励规定》,提高奖项奖励额度,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市属开发类科研机构改革取得进展,南平市农科所顺利完成了改制任务,并创办了南平市科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出育、繁、推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积极推进。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正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5、科技基础条件与科技经费投入逐步改善
  从科研基础条件看,纵比有较快发展,条件有较大改善,现有一所大学本科院校武夷学院,拥有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22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南孚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闽航为国家级工业中试基地,南铝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三金电子等10家企业列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南孚、亚明等6家企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建立了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络、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4个基础平台。
  从科研经费投入看,2006-2009年,全市共安排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7项,项目经费7524.5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5项,项目经费1620万元;争取省科技计划项目159项,经费3513.5万元;市本级安排科技项目 233项,经费2391万元。2009年,全市R&D经费支出6.16亿元,比2005年递增181.28%,进入投入的高速增长期。从R&D经费来源看,基本形成以企业资金为主体,政府支助、银行贷款和其它方面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尤其是企业资金“唱主角”,2006-2009年企业R&D经费支出年均递增22.12%。2009年全市R&D支出经费为GDP的0.99%,比2005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虽然“十一五”以来我市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内科技发达的地市相比,科技资源总量小、基础弱,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总体实力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下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资源总量小,研发力量比较薄弱。2009年我市“科技活动人员数”、“R&D人员数”分别居全省第8位和第6位。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匮乏,这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我市知识创造的能力较低。2008年专利申请数372件,位居全省第7位,科技论文数居全省第9位,虽然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发展,但大多数是靠吸纳外资、引进技术取得的,对外技术依赖程度在70%以上。三是科技滞后于经济发展,区域创新体系亟待完善。科技投入强度较低,全市R&D投入占GDP比重2009年为0.99%,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创新环境还不完善,体制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缺少活力,区域创新体系内要素互动的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科技条件整体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四是科技资源利用程度有限,对外科技合作层次不高。国内外科技资源还未充分整合利用,科技力量布局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基础设施不健全,运行效率不高,科技平台建设亟待加强,科技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尚需进一步整合。
  (三)需求分析
  从全市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市将由打基础、蓄势发展阶段提升为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同时,武夷新区将加快建设,一些重大项目将为全市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在这样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应当充分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服务。
  1、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我市工业企业正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时期,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形成,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林产加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市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应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目标,着力解决我市粮食、林产业、畜牧水产业、茶果业等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3、依靠科技创新支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以设区市为单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又全面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同时,我市也是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对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领域有更高要求,要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4、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生态资源具有较大优势,“十二五”期间,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光电、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所以,加强对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集聚,也是“十二五”科技发展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部署,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推进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批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满足我市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
  2、科学发展。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通过对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点科技问题的研究,明确以促进科学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对科技发展做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
  3、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确立科技创新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4、重点突破。选择对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