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政办〔2011〕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南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国家、福建省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结合南平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科技发展现状与需求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基本状况
  “十一五”以来,在南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推进项目带动和科技创新,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努力推进市、县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成果明显增加,科技实力进一步提高,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覆盖行业和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已初步具备了能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能力。
  1、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稳步提高
  据福建省科技发展报告结果显示,从2006至2008年我市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排名连续为全省第6位,基本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延平、邵武、武夷山、建瓯、政和等五县(市、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延平区、武夷山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2009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39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254人,占6.82%,中级职称人员37327人,占35.09%,初级职称人员61809人,占58.09%,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分别比2005年提高2.63%和5.79%。2008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4752人,比2005年增长41.09%。全市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科技研发取得明显进展,2006-2009年,全市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0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5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54项,评出南平市科技重大贡献奖2项。这些成果绝大多数已进入生产领域,有的已形成产业。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始终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528件,专利授权324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6位。2006-2009年,全市共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258项,开发新产品1067个;成果登记省级75项,市级405项;签订技术交易合同项目231项,交易额2256.98万元。2008至2010年举办了三届南平市科技成果交易会,共签约项目148项,总投资24.1亿元,新增产值92.17亿元,新增利税19.7亿元。
  2、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量增加、速度加快,重点支持的电气机械及器材、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仪器仪表、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重点科技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17.06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19.62%,比2005年提高7.6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05年的22.88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61.45亿元,年均增长56.19%;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0.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33.11亿元,年均增长51.22%。全市新认定高新企业1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制造业信息化进一步扎实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广泛实施,一大批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全市已建30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其中省级5家;有1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全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显著,通过“调高、调新、调优”,组建了一批企业集团,壮大了企业规模,尤其对提升木竹制品、纸制品、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七个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部分领域拥有一定技术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技术,在电池、电缆、铝业、针纺、水稻育种等行业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工业领域:在陶瓷封装材料、纺织新面料、新型铝型材、氟化工材料等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技术优势,“陶瓷加热基板产业化工艺研发”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细雨绒服装革基布产品工艺技术先进,属国内首创。在低碳节能方面,“45g/m2低定量新闻纸工艺研究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的三元微粒助留助滤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L888系列高密封节能推拉窗 ”项目的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车辆轻量化节能用铝合金型材”实现车辆减重最大化。无汞高能碱锰电池、镍干电池、锂-二氧化锰电池产品技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
  农业领域:与全省相比,我市农业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我市处于全省领先、全国先进水平,全市共有52个水稻品种(组合)通过审定并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辐819品种具有自主创新性,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专利。此外在食用菌、牧草、瓜果新品种应用研究方面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林、蛙、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 ”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社会发展领域:在医疗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方面,我市烧伤治疗、食管癌诊治等研究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制药企业,拥有泽泻、莲子、鱼腥草、厚朴、瓜蒌、白术等一批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在资源、环境生态和公共安全研究方面,“木荷优良种源选择与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马尾松二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选育及营建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生化产业和低品位硫金矿的废弃物综合治理及再生利用方面开展了区域重大专项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此外,在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及功能评价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储藏技术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气象科技的“基于GIS的南平市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警系统研究 ”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4、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9年全市工矿企业专利申请267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50.57%,专利授权112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34.57%。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309项,新产品完成销售收入45.21亿元。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已成为我市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2009年,全市R&D经费支出6.16亿元,其中企业资金5.45亿元,占88.47%。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全市高新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普遍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崛起,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一支生力军。通过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在申报项目、整合人才、科研开发等方面摸索创新,提高了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加快了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步伐,带动了我市工业产业的跃升发展。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以咨询服务为主体,创业服务、技术市场为补充的中介服务网络,初步建立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专利保护、产品质检等中介组织体系。全市拥有创业服务、科技咨询、技术市场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857个,其中创业服务类13个,科技咨询服务类815个,技术市场服务类29个。全市已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11个,其中省级示范中心1个,其服务面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孵化基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10家;建立闽北科技研究院1个、技术贸易机构9家、技术检测机构11个,质量技术监管服务机构11个,以及技术市场管理机构1个和专利代理机构1个。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