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预防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优先领域,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落实“逢孕必检”措施,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先天梅毒和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对感染艾滋病、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要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先天梅毒的系列干预措施,做好孕产期妇女咨询检测、药物阻断、随访、人工喂养、儿童检测、阳性母亲及所生儿童的转介治疗工作。
(六)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机率。预防吸毒人群艾滋病传播和切断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是我区控制和遏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措施,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是预防吸毒人群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提高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服务质量,建立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之间的衔接机制以及异地服药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分服药点,最大限度收治吸毒人员,积极探索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场所内开展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在药物维持治疗难以覆盖的地方,继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加大同伴教育和针具交换与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间的双向转介,保证所有吸毒人员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切实降低艾滋病和毒品的危害。各地、各部门在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工作,要将在公共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摆放安全套或安全套销售装置作为卫生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执法部门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和干预,督促感染者及时将感染状况告知其配偶或固定性关系者,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二代传播。要规范性病医疗服务行为,及时治疗性病病人,加大对性病病人的综合干预力度,控制性病发病率。
(七)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水平和可及性。抗病毒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和有效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各地要积极落实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加强对感染者的定期检测和心理干预,完善就地治疗、家庭治疗和社区治疗为主的抗病毒治疗服务网络;全区所有地、州、县、市(区)均要指定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专门收治艾滋病病人的传染病医院或开设传染病病区,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地区要尽快启动工作,努力实现为60%以上符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条件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且力争至2015年,实现为85%以上符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条件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已开展治疗的地区要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包括在劳教、监管场所),为病人提供及时、规范的治疗服务。要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药的作用,扩大中医民族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