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20项民心工程高标准完成。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其他困难群体安置率达到86%以上,1018户三类困难企业职工整体安置全部完成。全面落实18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城镇企业单位劳动报酬总额增长15.6%,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12.8%,实施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针对四季度食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情况,出台了扩生产、保供应、疏流通、强监管等八项稳定物价措施,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有效遏制了食品价格涨势。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镇五险覆盖面继续扩大。65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保障性住房供应增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50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建设量的30%以上,为7.5万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补贴。"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全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3人。
  在全市广泛开展的"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取得突出成效。组织市、区县、乡镇三级机关4356名干部、565个工作组,深入6194个企业、项目单位和村(居)委会,帮助解决各类问题5121个,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实现了政府服务再提速,优化了发展环境,提高了服务效率,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较低,区县经济实力不够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够;城市管理还不到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进一步加快;群众生活水平不够高,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任务仍然繁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的各项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利用内资增长2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
  落实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要把"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作为着力点。具体工作中,做到"六个坚持":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信心决心不动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坚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坚持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进一步增强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坚持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计民生,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群众;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努力实现滨海新区跨越发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制定实施新三年计划,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国家改革试点。加强股权类和创新型交易市场建设,搞好意愿结汇、离岸金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加快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大飞机、船舶、大型成套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落实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积极探索船舶货物流通、资金流动、企业准入、人员进出等四方面24项自由贸易港区建设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征转分离试点。进一步完善权责到位、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新区的事在新区办。
  全面加快功能区开发建设。基本建成中新生态城起步区,推进生态住宅及119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搞好五个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年内10栋以上楼宇投入使用;南港工业区完成一期造陆正式开港。建成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太重重型装备基地等项目,加快新型运载火箭二期、中俄千万吨级炼油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北疆电厂二期、铁狮门双塔、洛克菲勒中心等项目。
  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城际机场线建设,开工建设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南疆中化仓储等项目,抓紧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神华煤碳码头二期、铁路西南环线及南港一线等项目建设。加快京津城际延长线、津汉快速路、西中环快速路、中央大道海河隧道等项目建设。集疏港公路等全部建成,拓宽唐津高速公路。启动轨道交通建设。
  (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筑高端产业高地。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年内销售收入超百亿集团达到30家,发展壮大一批千亿集团,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航空航天加速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和太空站建设;石油化工重点推动中沙碳酸聚酯等项目;现代冶金支持渤海钢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装备制造抓紧建设北车、南车轻轨;电子信息大力发展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实施好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华锐风电、友达光电等项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围绕节能环保、新型信息与网络、生物技术与健康等七大产业,重点实施动力电池、中聚高清数字电视、波音复合材料二期、汽车数字化装配技术与装备等20项研发转化项目。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洽谈、商品展示,吸引国际大型采购商来津发展,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创新营销方式,提高竞争能力。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资本和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引进和设立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设滨海中储物流园、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大型项目;支持发展投资管理咨询、软件开发和高技术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恒隆广场、津湾广场二期、水游城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泰安道地区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建成,打造一批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年内建成玉圭园、米立方等20个重点旅游项目和梅江皇冠假日等10家五星级酒店;加强社区商业中心、标准化菜市场和早餐网点建设;积极拓展文化、老龄、网络、健身等多样化消费。新兴服务业,重点培育10家创意产业园,年内培育一批纳税超亿元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和会展经济。进一步梳理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南开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全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坚决执行各种标准,继续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动公共机构节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子牙"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市级循环经济试点扩大到100个,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产业链。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年内关停小火电机组20万千瓦,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炉。
  狠抓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完善政策、改进审批、强化服务,健全项目建设长效帮扶机制,力争940个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000亿元,确保70%项目竣工;新推出的180个大项目上半年全部启动。继续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深化落实规划、土地、环评等前期工作,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加强招商载体建设,优化引资结构,发挥好各级招商引资攻坚克难工作组作用,重点围绕区域总部、结算中心、销售中心、创意及外包和龙头项目加大招商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全年引进内资达到2000亿元、外资到位额超过120亿美元。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形势稳定。在防范金融风险前提下,进一提升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办好融洽会,建立市场化招商模式。继续面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充分运用股权投资、集合信托、融资租赁等创新模式,破解资金难题,全年直接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4个重点领域和89个技术方向,组织好200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力开发270项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攻克一批产业和社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促进信息安全、数字化现代装备等创新集群向产业化集群转变。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全年有效专利突破3万件。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启动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抓紧实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14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运用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对现有中小企业进行嫁接、改造、调整。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0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300家,更多科技型企业实现上市发展。
  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同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推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探索政府、企业、金融互动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打造现代中药等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模式。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4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40个、工程中心20个。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全面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力争全年引进40个创新创业团队和100位高层次科技人才。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做好科普工作。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