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升基层基础和公共服务能力。一要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社康中心分类管理,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配置业务用房、医务人员、适宜设备,加快解决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时租用业务用房的问题。实施全科医学服务标准,推进适宜中医药技术进社区,丰富社区健康服务内涵。完善“院办院管”体制,修订财务专帐管理办法,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完善专家进社区工作制度,促进社康中心可持续发展。二要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收费标准,提高护理人员占医务人员的比例,逐步建立高层次护理队伍的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三要推进公共卫生机构规范建设。对公共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从财政投入、人员配置、服务功能等方面加强公共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着力把市级主要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急救体系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四要增加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供给,实现计生优质服务全覆盖。大力普及法律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扩大免费避孕药具供应量和发放渠道,提高育龄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意外妊娠和生殖道感染。向常住人口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逐步普及婚检、产检、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等免费服务。
3.提升行业监督管理效能。一要推进监管法制化。逐步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加强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市民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责任和义务。完成好人口计生条例、控制吸烟、健康促进、心理卫生、医疗急救、医疗服务监督处罚、职业病防治等专项立法工作。二要推进监管信息化。加强卫生标准体系的研究,完善与现代城市相适应的区域卫生规划、卫生资源配置、行业服务标准和监督管理规范。推进中医药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让更多的市民理解和使用中医药。发挥区域卫生信息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建设覆盖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监管网络,实施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建设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和计生证明打印系统,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三要推进监管综治化。完善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管领域的多部门联防、联动、联调机制,提高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监管效能。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和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抓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四要推进监管社会化。积极发展卫生人口计生领域的社会组织,加强民营医院行业协会和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完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发挥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规范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医疗服务行为,鼓励群众举报非法行医、非法性别鉴定、超生等违法行为以及提供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风险等线索。
4.提升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效果。一要落实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和“以房管人”的思路,根据辖区面积、人口规模和分布特点,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的计生管理职责落实到挂点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明确奖罚标准,实行“领导包点,以房管人,一格多员,奖罚分明”的管理模式,强化基层属地管理职责,做到工作重心下移。二要坚持基层工作例会制度,加强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及时通报人口数据和信息变动情况,掌握动态,落实奖罚,增强责任感,调动积极性,确保孕前型管理和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巩固和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三要提高人口计生统计质量。增强人口计生信息采集、更新、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落实《深圳市孕产妇、出生和计划免疫信息通报制度》,减少统计误差。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