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提质增效”战略工作方案》的通知

  3.公共资源优化工程。一要推动体系融合、优势互补。推动卫生、人口计生两个体系、两支队伍、公共资源的整合,推进服务理念、服务内容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队伍合力、技术提升,构建新型服务体系,以卫生的技术优势提升人口计生技术服务水平,利用人口计生基层工作网络开展公共卫生基础服务。二要推动职能融合、资源共享。探索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与妇幼保健机构职能整合的有效形式,建立妇幼保健院“一院多责”的服务模式。促进街道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向社康中心转型,向医疗机构开放计生技术服务项目,整合社康中心和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壮大卫生计生宣传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三要推动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拓宽发展空间。市、区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五年内全部进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行列,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就医模式优化工程。一要推动分级医疗、社区首诊,构建管理有序的医疗服务模式。组织专家力量编制生动活泼、易懂易学的医学科普宣传资料,向市民普及常见疾病诊疗常识、自我保健技能和科学就医方式,引导市民善用公共医疗服务资源,共同建设和维护良好的医疗服务秩序。提高“双向转诊”的便捷性,完善分级收费制度,提高参保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引导市民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推动医疗机构联网运行,完善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疗机构间转诊制度。二要推动家庭医生责任制,构建责任到人的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具体责任人的全科医学服务模式,让每个家庭、每位居民都有责任医生,提高对市民个性化、综合性服务水平,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市民满意度。三要推动预约诊疗、信息互通,实现卫生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对公立医院的门诊设施实施标准化改造,配置预约挂号、叫号、满意度评价、投诉等信息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数字化医院”建设,完善“居民健康卡”系统,实现一卡通用,自助挂号、结算,提高居民就医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5.信息互联互通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卫生和人口计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平台、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涵盖人口计生领域的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医疗保险、药品保障、人口管理、计生服务、金融服务等相关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健全覆盖社区、贯穿上下的人口计生信息网络,落实孕产妇信息报送责任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高服务便捷性和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管理水平。完善覆盖公共卫生机构、社康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推动网格化管理,落实片区包干责任制,把公共卫生防控措施落实到社区、落实到病人和易感染者。
  (二)提升整体水平
  1.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能力。一要以技术领先和龙头示范促提升。推进区域医疗中心的专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离,促进其向高端专科技术服务方向发展,让专科医生回归本职,加强疑难、危重病例疾病诊疗和科研教学工作。到“十二五”期末,三级医院有1-3个医学专科达到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水平,二级综合医院有2-3个专科达到全市重点学科水平,专科医院要达到主要项目领先、本专科综合实力全市最强、在全国同类医院综合排名处于上游位置。争取将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医院,将市中医院培育成为国家级名院,以龙头的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学科体系建设,集聚高端人才。二要以等级规范和监管规范促提升。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扶持民营医院达标上等,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各区彻底改变没有三级甲等医院的状况。将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公共卫生机构、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专项评估标准,以监管规范促服务提升、科学管理。三要以深化合作和挂钩帮扶促提升。加强与国内外名校、名院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合作共建公立医院,复制、引进境内外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和一流的医学重点学科。推进深莞惠医疗卫生合作,逐步确立珠三角东部区域医疗中心地位,以病源优势带动诊疗能力的提升。实施三级医院结对帮扶街道医院的计划,实施新建医院与现有三级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推动远程诊疗系统建设,以现成的管理、技术优势带动全市医疗机构能力的提升。四要以优势重点学科建设促提升。集中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优势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重点学科群,为优势重点学科提供一流的设施设备,支持其组建一流的人才梯队,加大项目经费资助力度,支持其实施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争取5-10年内,有5-10个优势重点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有10-20个优势重点学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鼓励各专业学科组织以优势重点学科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发挥优势重点学科在指导全市医疗机构医、教、研方面的作用,促进各学科共同进步。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