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贯彻沿海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三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不断优化生态空间
  1.优化生态空间格局。2011年前,根据区域开发现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完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划分工作,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指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2.修复重点海域生态环境。完成连云港东亚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实施对海州湾渔场等重点海域、临港产业区以及滩涂围垦、航道、港口码头附近海域的生态修复,建成海州湾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前三岛海珍品增养殖保护区,开展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保护和恢复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完成海州湾海洋生态资源功能保护区建设任务,分期投放5个人工鱼礁群,建设增殖放流实验示范区。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有效防止养殖污染。继续加强滨海湿地生态、海洋自然历史遗迹等自然保护区建设。(责任部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连云港海事局)
  3.构建生态网络体系。以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主体构建生态网络。加快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受保护区域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15%。编制完成沿海地区湿地保护规划,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临洪河等重要入海河口湿地以及潮间带、潮下带湿地的保护,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基地。实施“绿色连云港”行动,森林覆盖率达21%以上。(责任部门: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
  4.优化滩涂围垦布局。依法开展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沿海滩涂淤涨、演变规律和生态服务功能,分析论证滩涂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确定滩涂围垦规模和范围。积极探索高效、节约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责任部门: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五)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1.加快推进环境创建。2010年创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升城市环境品位。根据建设“大尺度、生态型、可持续、高端化”国际性海滨城市的要求,完成《连云港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加快实施各项生态建设,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建成6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比例达40%以上。(责任部门:市创建办、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
  2.综合整治内河水体。在污水完全截流实现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实施清淤、活水、护岸、绿化等一系列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做到水清、岸洁、有绿,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河流水质及周边环境的持续改善。2010年,制订实施内河生态修复和消除黑臭计划,逐步恢复内河生态和景观功能,市区及县城主要河流基本达到功能区规定的标准,全面消除市内主要河道黑臭,初步恢复生态和景观功能;完成市区东盐河、排淡河、玉带河、龙尾河(玉带河以南段)入河污水截流及泵站建设,开展河道清淤及沿岸绿化建设,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责任部门: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房产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政府)
  3.积极治理近海污染。从2010年起实施蔷薇河、排淡河、古泊善后河和灌河等4条主要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科学调整海洋功能区划,优化配置入海河口和近海海域排污区域及规模,加快徐圩新区等尾水深海排放工程建设。制定和实施近岸海域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开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2012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保持在85%以上。所有港口、码头等涉海工程必须建设油类、化学品、垃圾和生活污水回收、转运设施,完善港口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制定完善港口船舶溢油、有毒化学品等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减少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影响。(责任部门: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利局、市港口管理局、连云港海事局,各县区政府,徐圩新区管委会)
  4.积极治理流域污染。认真落实“政府联席会议机制、联合督查机制、联合监测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的跨界污染“连云港模式”,推进跨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2012年,争取国家、省建设跨省、市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协调解决污染纠纷,督促上游地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石梁河水库、龙王河、绣针河(石门头河)等跨省界和新沂河、蔷薇河、沂南小河、南六塘河、善后河等跨市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河流水库水质的持续改善。(责任部门: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各县政府)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