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点措施
(1)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和推进发展石化、钢铁、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石化产业,在徐圩新区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力争开工建设12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并大力发展以大炼化为龙头的石化中下游产业集群和盐化工产业;在柘汪临港产业区依托新海石化逐步建设1000万吨炼油项目。钢铁产业,抓住钢铁行业发展布局调整的契机,通过积极招引大型冶金企业,争取承接省内钢铁企业产能转移,在徐圩新区建设新型钢铁项目。船舶产业,加快灌河口船舶工业园、中远集团连云港修造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中小船及特种船舶制造,力争2012年造船能力达到300万载重吨。
(2)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新医药产业,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产业化、国际化。推动组建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争取承接国家新药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抗肿瘤药物、肝病药物、创新中药、生物及海洋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把我市打造成国内著名的“药港”。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特色材料、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碳纤维、风机叶片等最具成长性的产业。新能源产业,推进田湾核电续建工程建设,建成国内最大的核电基地。加快新能源装备发展,推动沿海风电场建设,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晶体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装备制造业,加快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创造条件发展核电装备和IGCC装备,在东海县建设汽车零配件制造基地,引导企业集群发展。同时,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工、海洋技术装备、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纺织行业,研究开发高性能、多功能、差别化的新一代纺织材料,重点是超细旦纤维、功能性复合型纤维以及智能化纤维等;发展差别化氨纶丝、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混纤特色长丝、醋酸长丝、丙纶丝及其衍生产品等;加强对棉、麻、丝的改性研究,拓展可再生纤维资源。化工行业,加快发展生物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及卤素系列产品,重点发展有机原料、新型农药等。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新一轮专项整治,促进化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培育重大项目
1.主要任务
(1)建设一批重点项目。2010-2012年,力争新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5个。
(2)储备一批前期项目。到2012年底,储备规划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个,规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
2.重点措施
(1)促进在建项目实施。对于在建的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动态服务,全力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附件1:连云港市在建重点工业项目)
(2)强化签约项目落实。狠抓各类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强指导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推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附件2:连云港市储备重大工业项目)
(3)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重化工向沿海集中布局,特别是后金融危机产业重新洗牌的机遇,开展针对性的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项目。
(三)打造特色园区
1.主要任务
(1)开发建设沿海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构筑“T”型产业布局框架,形成“一核、四组团”的主体布局形态。
一核: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为目标,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尽快形成现代制造业聚集区。
四组团:指南翼徐圩板桥组团、南翼灌河口组团、北翼柘汪海头组团、沿东陇海线组团。
南翼徐圩板桥(石化-钢铁-物流)组团。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机电组装、现代物流等产业。徐圩园区依托徐圩港区和30万吨航道,以大型石化、钢铁、IGCC项目为龙头,合理构建石化、盐化、冶金产业链,建设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南翼灌河口(船舶-化工)组团。推进灌河口片区整体开发,明确功能分工,建设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和燕尾港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化工、船舶、风电、钢铁等产业。同时,积极推进灌云县、灌南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重点发展金属加工、装备、纺织等产业。
北翼柘汪海头(能源-石化)组团。加快赣榆开发区、柘汪-海头临港产业区建设,重点发展新兴能源、石化、海洋化工、钢铁、机械等产业。
沿东陇海线(硅材料-装备-食品)组团。依托东海开发区、海州开发区、新浦开发区,加快发展硅材料、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太阳能利用、食品加工等产业。
(2)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集群发展,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全市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集聚地。(附件3:连云港市特色产业基地)
2.重点措施
(1)加强规划引导。高起点、前瞻性地做好园区规划修编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配套。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快园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消防、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2)推进项目集中。依据产业定位,按照集群化、循环化、配套化的原则,制定园区招商引资目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采取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引导和促进园区外的企业向特色产业基地加速转移。
(3)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园区软硬环境,实现有形政策向无形服务的转变,为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撑。健全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完善园区金融服务功能,提供便捷的融资和支付结算服务。健全用工服务体系,有计划地为企业输送或培训技术工人,并协助企业走出去招工,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1.加强统筹规划。认真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强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重点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做好各类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工作,推进行业内上下游配套项目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建立完善公共资源要素调控体系,合理配置土地、能源、资金等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每年安排不低于总量50%的工业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高新技术项目、重点装备制造项目及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