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表1:示范区开发园区主要规划指标

指    标

2009年

2015年

园区经营(销售)收入(亿元)

6679.2

25000

财政收入(亿元)

345.7

100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322

5600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2330.5

8000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

1232.2

5000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22.0

60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63.9

200

国家级开发区每亩土地实际投入(万元)

126.7

≥300

省级开发区每亩土地实际投入(万元)

57.3

≥150

国家级开发区每亩实现经营(销售)收入(万元)

215.1

≥400

省级开发区每亩实现经营(销售)收入(万元)

50.5

≥150

研发经费占经营(销售)收入比重(%)

0.78

≥1

园区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1.4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

60

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

58.5

≥9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万元)

255

降低3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0

90

每年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1.0

≥30


第三章 空间布局



  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适应产业承接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促进园区分布合理、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第一节 布局要求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和现代城镇体系架构,规范开发园区的设立、扩区、整合和区位调整,逐步形成以产业承接集中区和集中示范园区为核心、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省级开发区为重点、以乡镇工业集聚区为补充的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构建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的大平台,提升示范区开发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依托产业,促进发展。以“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发展布局为基础,满足产业承接需要,建设分工有序的特色园区,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园区联动发展。
  --突出重点,层级合理。突出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区域,构建级次分明、相互支撑的园区空间布局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沿线展开,连片成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要交通干线等,促进园区空间布局优化,形成沿线连片布局态势。
  --全面覆盖,疏密适度。按照主体功能分区的统一要求,兼顾每个县(市、区)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开发园区总量,科学把握国土开发的强度和节奏。

第二节 构建“一群两带”园区布局


  按照上述原则和要求,结合现有园区布局和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开发园区数量和分布,积极推进布局优化,促进园区由分散式向联动式发展转变,加快构筑“一群两带”园区空间架构。
  重点建设合肥经济圈开发园区群。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推进合肥与巢湖、六安及淮南开发园区联动发展,共建产业承接特色园区,构建合肥经济圈开发园区群,形成分工合理、层级分明、联系紧密的园区空间布局形态。做大做强国家级开发区,提升其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推动省级开发园区整合扩容,支持合肥经济圈内符合条件的省级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强园区分工协作,提高园区群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合肥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引领和带动沿江开发园区聚集带和沿边特色园区带的发展。
  精心打造沿江开发园区聚集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强化芜湖沿江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安庆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积极推进马鞍山、铜陵、池州中心城市扩张与联动,加密沿江园区布点,促进园区扩区升级和组团式发展,形成沿江开发园区聚集带。高水平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和集中示范园区,推进马芜巢、铜池枞、安庆组团内园区相互联动,跨江合作,成片发展,最终形成沿江园区沿线连片发展的新格局,有力地推进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大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沿边特色园区带。利用滁州和宣城两市毗邻长三角、资源丰富、空间广阔、要素成本低等独特条件,加快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步伐,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园区,构筑对接苏浙、融入长三角、点片结合的沿边特色园区带,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围绕滁州、宣城中心市区,推进园区连片发展,与周边县(市)特色园区形成联动之势,合力打造园区特色品牌新优势,不断增强园区的产业承载力和品牌竞争力。

第三节 促进园区扩容整合


  按照“一群两带”园区布局,进一步规范园区的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实现有序发展,适应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
  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集中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遵循园区选址的基本规律,综合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前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选择在巢湖市和县境内规划建设皖江城市带江北产业集中区,在池州市贵池区境内规划建设皖江城市带江南产业集中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利用沿江港口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着力建设具有产业承接与生态发展双重示范意义的滨江新城,跨江与芜湖市、马鞍山市联动发展,打造马芜巢产业组团,推进马芜巢现代化滨江组团大城市建设,加快与合肥、南京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协同发展。江南产业集中区发挥空港、岸线、旅游等综合优势,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滨江产业新城,通过错位与融合,打造铜池枞产业组团,促进与铜陵市、池州市合作发展,加速同城化进程,推动皖中南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标准,大力提高投入产出强度,加快两个产业集中区支撑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搭建示范区开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创造优越发展环境,构筑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