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皖政办〔2011〕1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附件: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现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成效
  第二节 发展优势
  第三节 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布局要求
  第二节 构建“一群两带”园区布局
  第三节 促进园区扩容整合
  第四章 特色化发展
  第一节 推进产业集中区特色化发展
  第二节 明确各类园区发展方向
  第三节 引导各地园区联动发展
  第四节 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品牌园区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加强生态环保
  第二节 实现集约节约发展
  第三节 推进自主创新
  第六章 合作共建发展
  第一节 推进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共建
  第二节 创新合作共建方式
  第三节 加大引导扶持力度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实施
  第二节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第三节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前言



  开发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在皖江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开发园区建设,是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安徽加速崛起的关键所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中所指的开发园区包括示范区内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以及两个产业集中区和十个集中示范园区。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到2015年,重大事项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 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示范区内开发园区经历了成长、规范、发展的历程,较好地发挥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09年底,示范区共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园区(含筹建)72家,占全省的60.5%。其中,通过国家审核的55家,包括4家国家级开发区(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芜湖经开区、芜湖出口加工区),51家省级开发园区;省政府批准筹建的开发园区17家。

第一节 发展成效


  经过二十年艰苦创业,积极探索,示范区开发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招商引资的热点地区,在扩大开放、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带动示范区发展的重要支撑。2006-2009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从2641.6亿元增加到6679.2亿元,三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36.2%。2009年,园区财政收入34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30.5亿元,分别占示范区的34.5%和34.9%。在开发园区的带动下,示范区经济增长不断提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8个和4.2个百分点。
  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2009年,园区工业增加值从546.6亿元提高到1580.4亿元,占示范区的比重由33.9%提高到53.1%。园区建成区面积由294.9平方公里扩大到657.3平方公里,三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63.5万人,带动示范区城镇化率由43.1%提高到48.0%。
  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日益提升。2006-2009年,园区累计利用省外资金2846.8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1亿美元,美国微软、日本三洋、英国联合利华、广东美的、京东方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入园企业达到20692家。2009年,园区外贸进出口总额63.9亿美元,占示范区的45.5%,其中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园区的53.2%。
  各类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正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示范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创立高新园区、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吸引科技人员和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合肥高新区围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芜湖市在开发园区内建立了特种显示、节能环保汽车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园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园区基本建立了创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格局,在改革、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园区已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用工制度、高效的行政效能等,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专栏1:2009年底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状况

园区

(经营)

销售收入

前三大

产业比重

园区名称

300亿元

以上

75%以上

合肥经开区、芜湖经开区、芜湖高新区、安庆经开区

50-75%

合肥高新区

100-300

亿元

75%以上

庐阳开发区、马鞍山经开区、马鞍山慈湖开发区、滁州经开区、肥西开发区、铜陵经开区、宁国经开区、高沟开发区、包河开发区、瑶海经开区

50-75%

长丰双凤开发区

100亿元

以下

75%以上

蜀山、六安、桐城、天长、宣城、南陵、全椒、芜湖三山、怀宁、枞阳、青阳、广德、舒城、望江、六安金安区、芜湖鸠江、绩溪、宣州、巢湖富煌、郎溪、铜陵大桥、含山、繁昌、无为、滁州南谯、和县、定远、来安汊河、旌德、岳西、桐城双新、东至香隅开发园区

75%以下

当涂、肥东、芜湖工业、巢湖、凤阳工业、安庆大桥、池州、天长秦栏、宿松、来安、马鞍山花山、池州大渡口、泾县、太湖、铜陵狮子山、芜湖大桥、庐江、铜陵金桥、明光、贵池、安庆大观、凤阳硅、潜山、石台开发园区


  皖江示范区规划批复以来,我省加快园区建设,设立了江南、江北两个产业集中区,启动建设各市集中示范园区,马鞍山和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合肥出口加工区正式获批,新增4个省级高新区和19个筹建开发区,积极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承接平台。

第二节 发展优势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