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2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注:涉及人均的相关指标,待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将再作相应调整。

  二、重点工作

  (一)广州市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2011年启动国际商务与总部企业区建设,落实国际会展和会展服务二区规划;2012年启动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国际商务与总部企业区、国际会展和会展服务二区建设。加快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规划建设,推进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南方总部和中国国际金融信息大厦建设,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进广州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广州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加快推动广州(花都)光电产业基地、南沙LED产业基地、核电装备基地等环保新能源项目建设。广州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建设中船龙穴造修船基地、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岗)、和谐型大功率机车修造基地、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广州数控产业化项目。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建设。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2011年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合作组建国际联合研究院;2012年,完成广东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期建设,力争实现MOCVD设备国产化。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

  3.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兴丰生活垃圾填埋二厂、兴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一步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空气污染防治工程、“青山绿地”二期、“绿道”建设工程。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和复兴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风貌街区。推进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和广州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

  4.加快推进广州南沙新区建设。打造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2011年推进CEPA示范区、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一期工程和南沙智慧低碳城市示范区首期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南沙资讯科技园二期工程等粤港科技联合创新基地;2012年CEPA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一期工程、智慧低碳城市示范区首期工程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5.深化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编制完成并实施《广佛肇都市区一体化规划》,推动金沙洲、广州新客站等广佛城际地区的规划整合。编制并实施广佛肇交界河涌综合整治规划,推进佛山水道(广州段)及牛肚湾涌等整治工程。确保2012年1月实现广佛固定电话免长途费、手机取消漫游费。完成广佛同城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并推进实施。广佛肇公路对接工程推进项目实施建设。

  (二)深圳市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加快组建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西丽大学城、深圳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挥产学研结合枢纽作用,培养“国际性、创业型、复合式”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成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重要基地。积极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市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数字装备等高技术产业。试点部署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积极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加快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2.加快深圳前海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网、城市道路、水上交通和口岸建设,打造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抓紧组织开展前海合作区各类专项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2011年基本完成填海工程,在重点发展产业方面引进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初步建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措施和法律框架体系;2012年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启动建设,基本形成公平、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和配套服务体系。推进落实前海地区金融改革创新事项,支持前海建设成为国家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建设前海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

  3.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建设。带头增强三市推进一体化工作执行力,建立规划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深莞惠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完善三市金融结算网络。促进深莞惠产业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三市商贸流通的共同政策体系,加速各类商品跨区域互动流通。加强与惠州石化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合作互动。提升坪地高桥工业园开发水平,加强深莞惠边界地区合作,建设城际产业合作示范区。实施跨界公交运营合作计划,牵头推进深莞惠年票互认互免工作。以龙岗河(淡水河)、观澜河(石马河)、坪山河等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加大界河及跨界河流治理力度。

  4.加快推进改革试点。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行政府部门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建立新上项目碳排放标准评价体系以及环境容量有偿使用、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对主要电厂推行降氮脱硝。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着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区级党委、政府机构设置,完成区级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完善大部门体制。科学划分市区事权、财权。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的范围。启动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行统一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便民就医工程,构建分级诊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2011年,取得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政策许可,完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和资产重组;推进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建设。2012年,双向进入业务形成规模;设备制造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深化深港合作。巩固和拓展深港合作领域,编制和落实深港跨界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环保、医疗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两地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建设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化城市。继续推进河套地区规划研究工作,初步形成河套建议发展大纲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全力推进东部通道、机场快速联络线等跨界基础设施相关工作,加强深港机场合作。加快引进香港高校来深合作办学。大力推进深港跨境区域绿道建设。2011年基本完成深圳通与八达通的互联互通。

  (三)珠海市

  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高栏港建设成能源、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以高新区为主要载体,打造国家级软件、集成电路互联网产业园。继续做大做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航通飞项目完成总部和研发基地一期工程地下基础部分,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竣工。推动珠澳跨境工业区向珠澳跨境合作区转型升级,推进海洋海岛合作开发,建设开放型环港澳海洋经济带。2011年协调实现岭南通向澳门地区互联互通。

  2.加快横琴新区开发。逐步建设成为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加快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推进横琴多联供燃气能源站、横琴总部大厦、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启动口岸服务区建设前期工作。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横琴市政基础设施示范段、横琴新家园首期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正式运作。

  3.推进珠中江经济圈建设。加快编制《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和《珠中江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加快“通信一体化”和“饮用水同网”工作进程。优化整合航港资源,谋划建设与港珠澳大桥相街接的交通路网体系,积极推进珠中江三市高速路网衔接。加快推进前山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1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规范化学校达100%。建立多层次、宽覆盖的具有珠海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

  (四)佛山市

  1.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LED产品应用及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大力引进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壮大机械装备、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12年佛山彩虹4.5代OLED生产线建成试产。加强陶瓷、纺织、铝型材等行业环保共性技术攻关。以“三旧”改造破解土地资源制约,60%以上旧厂房改造面积用于工业发展。

  2.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将非核心业务进行服务外包,促进第三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至2011年底落户项目累计达80个,其中2011年新增15个创新型金融及高端服务外包项目;至2012年底累计落户100家国内外重要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和服务外包企业、信息支援机构等。广东工业设计城至2011年底入驻企业超过100家,吸引高级设计人才1000人以上;2012年基本完成国际工业设计交流中心、工业设计资讯中心、设计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

  3.加快岭南文化建设。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和岭南工艺美术数据库,加强文化旅游点与民间艺术创作生产机构的合作。加强岭南建筑、石湾陶艺、粤剧、香云纱等岭南文化元素的产业化开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智能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4.深化广佛同城化。继续完善市长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协商机制、年度计划督办机制等,探索建立工作考评、规划保障实施机制等。深化城乡规划建设、交通、金融、通讯、产业、环保、民生等合作领域,重点推进海八路-龙溪大道改造等项目建设,交界河涌水环境联合治理和大气环境联防联治,确保2012年1月实现广佛固定电话免长途费、手机取消漫游费。

  (五)惠州市

  1.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中海油二期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报批及中海油加氢尾油等中下游项目建设,推进大亚湾石化区扩园和精细化工园区建设,促进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加快TCL液晶产业园三期、LG伊诺特LED封装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大亚湾地下水封油库、国华热电联供二期、LNG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做好中广核惠州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积极推进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打造LED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加快创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实施惠港联合推进高新区发展合作项目,推进仲恺电子信息研究院、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推动TCL集团与中山大学共同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建设一批特色养殖、种植基地。

  2.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50户以上自然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大村庄整治和建设力度,以县(区)为单位,今年内完成10%的自然村整治任务。完成岭南特色老街区复兴示范工程--惠州桥东历史街区。

  3.改善和保障民生。设立扶持民办教育专项基金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奖励基金,做好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实施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扶贫,力争每个贫困村发展1个特色产业,每户贫困户转移1名劳动力。建设通自然村公路800公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200户。实施“村村通光纤、户户通互联网数字电视”工程。

  4.积极参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联合开展《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加快边界地区断头路全面对接,共同打造珠江口东岸“半小时城市圈”。全力推进惠东、龙门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建设。积极探索区域产业深度合作新模式,联合开展“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与深莞的医保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劳动用工联动招聘、异地养老服务。

  (六)东莞市

  1.加快加工贸易转型。用好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政策,大力推动投资总额超500万美元的来料加工企业办理转型手续。联合黄埔海关建立完善“三方联网”管理模式。加快发展保税物流,推广内销“集中申报”模式,继续举行“莞货全国行”活动,扩大内销市场。

  2.积极建设创新平台。筹建中科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抓紧建设国家半导体光源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等检测平台。重点推动广东中能和北京交控产学研项目,推进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民用核技术和LED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薄膜太阳能光伏和物联网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并建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公共技术平台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和创意设计服务中心,台湾高科技园成为重要的IC、LED和面板等高端产业聚集区。

  3.推动城市型特大镇建设。改革市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强镇街财力。推进村级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建立健全“市、镇主导开发,市、镇、村三级分利”的发展模式,引导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城市型特大镇建设。

  4.大力推进深莞惠一体化。深入实施深莞惠三市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编制《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以及城镇群发展、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规划。加快跨界路网对接,加快沙河大桥建设,争取东平大桥、红海大桥等跨市大桥尽快动工建设。加快推进车辆通行费年票互通和跨界公交互联。加快推进车辆通行年票互通。加快推进石马河、茅洲河界河段防洪整治工程、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工程一期工程2011年底完工。

  (七)中山市

  1.促进专业镇转型升级。完善27个国家产业基地所在专业镇设施配套,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更高、行业影响力更大、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全国特色产业名镇。加强与大型央企、民企、外企合作,发挥龙头项目和旗舰企业投入产出高、拉动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优势,巩固专业镇竞争优势。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实施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工程,推进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策略,加快推动翠亨新区、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新能源专用汽车、明阳风电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基地、大洋电机新能源动力及控制系统产业化、广船国际海洋工程及高技术新型船舶制造基地、广机海事重工造船及船用配套等项目建设。

  3.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五横六纵七高速九加密”干线路网,加强与珠三角机场、港口、轨道等重大设施对接。加强市际市域道路对接。积极配合广佛江中珠城际轨道、中莞城际轨道、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南沙港铁路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4.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发挥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优势。编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推进火炬区、西区、小榄镇、南头镇、沙溪镇、三乡镇等6个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示范点镇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强化镇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激发镇区发展活力。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相衔接的“大调解”机制。构建政府与社会功能互补、协调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构建有效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提高社会自治水平。探索建立镇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代办点。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完善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

  5.深化珠中江区域合作。督促落实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和31项专项合作协议,推进编制和落实《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完善三市道路对接,提升区域内通达能力。加强珠中江区域产业协调合作,深化三市环境共治合作,建立区域性大气监测和整治机制,构建跨界水体综合防治体系,完善区域内环境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前山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八)江门市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力推进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基地建设,确保CRH6型城际轨道动车组2011年底整车下线,同步落实一批核心技术配套项目,打造国际先进、全国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推进广东富华重工载重汽车零部件、台山核电、华宸光伏、LED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2.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强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加快推进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展示区等旅游休闲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国内著名旅游胜地,提升与港澳台、外省及国际旅游合作水平。建设和复兴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风貌街区、城镇、村庄。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国家级摩托车检测中心建设,加快国家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机械装备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推进造纸、电声产品等省级检测站建设并争取成为国家级检测中心。

  4.积极推进珠中江经济圈建设。推进编制和落实《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珠中江三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珠中江城市(镇)供水同网工作。加强与广佛的深度合作,接受广佛都市圈辐射。

  (九)肇庆市

  1.加快肇庆高新区建设。以创建省产业转移园典范和国内一流高新区为目标,提升肇庆高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城,推进科技创业园、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产业项目孵化器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