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为新起点,进一步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以开展改革试点为平台和抓手,全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建设,重点在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和国有企业等领域深化改革,建立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效机制。改革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适时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建立适应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要求和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资管理机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社会事业等领域,建立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监管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强化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建立新型医疗模式,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推进依法治市,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有利于岛内外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统一岛内外政策,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政策平台。统一岛内外管理体制,推进城市建设、执法、规划等管理一体化衔接,建立健全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村改居”社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创新土地利用制度。开展村级综合改革试验,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实现“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与城市社区对接。加快推进省级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试点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
四、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体制
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优化行政结构,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改革。大力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推行现代行政管理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管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制,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
专栏9:重大改革安排
|
领域
| 改革任务
| 具体内容
|
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 财政体制改革
| 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制度。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财政监管和绩效评价。
|
投融资体制改革
| 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简化社会投资审批手续,减少社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
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大力发展融资性服务机构。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
|
价格改革
| 完善政府定价机制。完善公用公益事业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完善价格调控机制。
|
国有企业改革
| 整合优化企业国有资产。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 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机制,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
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
| 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
|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教育体制改革
|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多样化民办教育发展模式。
|
文化体制改革
| 加快新闻出版、国有文艺院团及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
专栏9:重大改革安排(续)
|
领域
| 改革任务
| 具体内容
|
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 建立健全岛内外一体化体制机制
| 全面梳理岛内外公共政策,推进岛内外公共政策一体化。推进城市建设、城市执法、交通、市政、规划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与创新。
|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 清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的股份量化,大力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
|
土地利用制度改革
|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整治空心村,引导农村住宅建设按规划向中心村集中,建立宅基地整理和利用新机制。
|
村级综合改革试验
| 实行村级事务管理服务职能与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分离。推动村级事务管理向城镇社区管理转变。
|
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 审批制度改革
| 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程序。建设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务中心。
|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
| 进一步规范运作,拓宽配置领域,提高配置效益。完善大宗货物政府采购制度。
|
行业协会改革
| 推进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在人、财、物和职能上分开,改革调整现有的行业协会,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行业协会。
|
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
| 完善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在专业性较强的特殊岗位试行公务员职位聘任制。
|
第六节 完善中心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进一步提高港口集散能力,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完善水电气供应保障以及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管理城市水平,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一、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1、提升海港和空港枢纽中心地位。加快厦门漳州港区一体化建设,整合港区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完善通关条件,增强港区整体优势;继续实施深水航道疏浚工程,建设嵩屿、海沧港区等集装箱泊位,完善口岸配套设施,推进航运交易市场建设;增辟航线,增开航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运输为辅的航运业务,力争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形成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打造海峡西岸航运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港。完成厦门高崎机场三期扩建,力争动工建设翔安国际机场,大力发展航空客货运服务,实现年旅客吞吐量2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 万吨,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全面拓展陆空、海空、海陆等多式联运。
2、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全面融入海峡西岸交通网络,打造东南沿海铁路交通综合枢纽和全国重要公路主枢纽城市,构筑厦漳泉同城化快速通道,形成闽西南“1小时交通圈”。完成龙厦、厦深高速铁路建设,启动福建沿海货运铁路专线、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建设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完成火车站改扩建、前场特大型货场等大型客货运枢纽建设。完成厦成、厦安高速公路、厦漳跨海大桥建设,规划建设对台和对外区域通道,实施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完善各区综合性公路客货运枢纽,形成与对外交通的良好接驳,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
3、构筑便捷的城市交通圈。继续完善市政交通路网构架,构建大运力公交体系,形成市域内“半小时生活圈”。建设进岛新通道,以三纵二横进出岛快速干道为依托,打造纵横相间扇状城市组团快速路网框架。加强各组团与城市快速路网及城市主干道的联接,加密组团内支线,完善方格网状组团内交通支路网络体系。规划岛内外各组团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力争建成3条轨道交通线路。
二、增强城市公共设施保障能力
1、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九龙江北溪、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的水源保护工作,提高原水预警能力。建成莲花水库,开工建设枋洋水利枢纽等水源工程,尽快形成“一江四库”的水源格局。完成集美北部水厂等四个水厂扩建工程以及本岛至翔安输水管网,打造多源化环状供水体系,提高供水供应保障能力。新建扩建一批污水厂,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继续完善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海沧(西部)垃圾处理基地建设,加强垃圾收集、中转体系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以上。完善500千伏等高压变输电体系,加大岛外各区变电站布点力度,初步形成“岛内双链拉手,岛外三片环网,进岛四个通道”供电框架,加强电网设备自动化并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条件,增强供电可靠性;完善输配电网络,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施重要节点和区域架空线入地。衔接国家西气东输三线进入厦门,建设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连接集美、翔安两门站高压供气系统,增强供气保障能力,建设集美门站至同安调压站高压管线,扩大供气规模,建设一批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拓展天然气用途。
2、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海域、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提高消防应急反应能力。完善避震场所和疏散通道体系建设,提高城乡综合抗震防灾能力。结合城市景观、路堤交通、生态护岸、水资源开发利用,完善岛外新城沿海护堤及其防潮排涝系统。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东西溪、深青溪、瑶山溪、后溪、九溪、过芸溪等,进行汀溪水库群的综合整治,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
3、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实施网络改造及光纤入户,开展骨干网升级改造,建设基于宽带、无线通信、三网融合的信息化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提升通信保障应急水平。加强对台直接通信设施建设,完成厦金海底通信光缆铺设,积极推动厦漳泉城市群通信一体化,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信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