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紧紧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的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壮大总量、增强后劲,奋力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发展。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岛内外一体化、二三产共推进、内外需齐拓展、惠民生促和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致力对台先行先试,进一步增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致力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岛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第三章 战略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十项战略任务,重点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和先行先试等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领域实现突破。

第一节 着力岛内外一体化


  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以“全域厦门”理念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全面拓展岛外,优化提升岛内,推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基本形成岛内外一体化、岛外各组团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城市新格局,争取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构建岛内外一体化城市新框架
  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完成《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修编。岛外重点着眼于空间拓展、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加快新城开发建设,打造一流的城市形象。岛内重点着眼于形象更新、产业转型、功能提升,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城市综合体建设和东部新城区建设,引导一般工业加速迁往岛外,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1、全面拓展岛外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加快岛外新城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进出岛通道的联接辐射功能,以核心区建设为重点,组团式推进集美、海沧、同安、翔安等新城建设。根据岛外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为新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加快岛内城市功能向岛外分流,引导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向岛外布局,增强城市功能,带动新城发展。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汀溪、新圩、灌口、东孚等试点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加大对革命老区和偏远山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全面优化提升岛内城市功能。遵循“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功能”的原则,完善岛内城市规划,合理划定产业区、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历史风貌区等,强化规划引导,科学安排建设。制定实施旧城片区和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有序推进营平片区、厦港片区等旧城保护性改建和将军祠西片区、枋湖后埔片区、何厝岭兜片区等片区提升改造。制定实施历史文物、风貌建筑保护专项规划和保护条例,做好鼓浪屿、万石山、仙岳山、环岛路等历史文物和自然景观保护,传承城市文脉,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引导一般工业加速迁往岛外,岛内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商务营运中心区、文化创意园区、高端消费中心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会展北片区、湖边水库片区、五缘湾片区等建设,完善科技研发、金融商务、休闲度假、高端商贸等功能,打造具有一流水准的本岛东部新城区。

  二、完善岛内外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
  加大岛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组团内外交通畅通、市政设施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岛外各组团迅速聚集产业、凝聚人气奠定基础。
  1、构筑一体化的路网体系。打造市域内“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出岛新通道建设,延伸城市快速干道,完善连接岛内岛外之间交通干线网,完善与过境道路的连接,贯通城市快速主干网,构建城市组团之间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岛外新城路网框架,实施岛外公路市政化改造和乡村道路工程建设。
  2、推进市政设施配套一体化。逐步把农村供水、污水、垃圾、生态建设等纳入城市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供电、供气联网保障体系,推进岛内外公交、路灯、园林绿化、垃圾污水、环卫保洁等市政管理、保障标准一体化。与岛外新城路网建设同步实施给排水、垃圾收集、供电供气、公交场站、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建成新城主轴区共同管沟。升级改造小城镇、新农村的市政设施薄弱区域,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岛外农村地区延伸,改善农村市政设施水平。
  三、构建岛内外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科学谋划、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财政、土地、治安、户籍、城管、市政、基层社区管理等公共管理体制的一体化衔接,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政策平台;按照“制度统一、标准趋同、水平均衡”的原则,加快建立岛内外一体化、城乡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完善岛外新城和农村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和体育等设施配套,推进岛内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健身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岛外和农村拓展。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进一批岛外新城和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改善农村教学设备,逐步实现岛内外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标准统一。完善区、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健全岛内外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实现一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镇(街)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社区)一室(文化活动室)以及每个行政区配置“五个一”的体育设施。
  2、健全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全市社会保障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建设,完善岛外就业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设施,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岛内外一体化。

专栏3:岛内外一体化的重大片区建设

新城建设: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包括海沧湾、马銮湾)、同安新城(包括同安湾)、翔安新城、岛内东部新城区。

旧城改造:营平、厦港、曾厝垵、西郭、自行车厂、将军祠、农科所、枋湖、何厝岭兜、后埔等片区以及岛外海沧旧城区、杏林旧城区、集美旧城区、同安旧城区、翔安新店旧城区等。

小城镇试点建设:汀溪镇、新圩镇、灌口镇、东孚镇等。

新农村建设:岛外农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老山区建设等。

 

第二节 着力二三产共推进


  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互相融合,推动厦门制造向厦门创造提升,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壮大产业规模,打造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海峡西岸高端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规模壮大有机结合。
  1、电子
  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等。
  平板显示。重点引进面板生产线以及上游玻璃等配套产业,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建设国家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成为国内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生产、研发基地。
  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大力提升半导体发光二级管(LED)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明应用及荧光粉等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着力引导太阳能光伏电池或组件朝长寿命、低成本、高效率方向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并重,以发展半导体发光二级管(LED)产业技术和应用为核心,建设现代照明产品重要生产基地。
  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巩固戴尔计算机和联想手机产业优势;推进计算机与消费性电子产品融合发展,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外部设备等配套项目,推动射频识别与物联网技术进步,建设国内计算机与通讯设备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2、机械
  重点发展汽车、工程机械、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航空工业、船舶制造等。
  汽车。推进工艺技术改造,提升客车产品质量;引进轿车、专用车和关键配套产品,加快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推动汽车产业链向纵深扩延;围绕品牌创建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全球大中型客车生产基地和国内汽车制造及出口基地。
  工程机械。推动基础工艺、基础部件技术提升,增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可靠性;开展整机产品节能减排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攻关,发展电动叉车、驱动系统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完善产品系列,拓展市场,培育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电力电器。引导配电设备领域向输电领域延伸,大力发展智能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培育高水平的协作配套体系。
  航空工业。提升规模,建设研发中心,完善飞机维修项目,增强大型商用飞机“一站式”维修能力,拓展相关飞机零部件制造产业,进一步巩固亚洲重要的航空维修服务中心地位。
  船舶制造。重点发展汽车滚装船产品为主的大型商用船、游艇设计制造、船用机电设备设计制造等,提升核心部件研发制造能力。
  3、航运物流
  重点发展口岸物流、第三方物流、城际配送物流,大力拓展中转业务和内陆腹地,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新格局。
  打造两岸海运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引导两岸航运企业增辟新航线、增加班次,加强双方海运业务对接合作,共同设立中转基地、货运站场、经营航线等。建立对台揽货(快件)货物分拨中心,设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
  拓展中转业务和腹地。加大航线拓展力度,重点拓展台湾经厦门中转的国际航线,争取国际航商将更多的中转货物转移到厦门港,做大国际中转业务。建设赣州、长沙、龙岩等“陆地港”,拓展海铁联运业务,将厦门港腹地从闽粤赣十三市延伸至中西部地区,打造便捷的东南出海通道,实现区域物流联动发展。
  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城际配送物流。鼓励制造业和商贸业剥离物流服务,推进工业企业实行服务外包,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供应链管理、城际配送物流,建成城市公共配送网络和服务台湾地区以及闽西南地区的城际物流配送体系。
  完善物流载体平台建设。实现港口无纸化通关,整合码头资源,提高港口通关效率。加快建设和完善四大物流园区,培育壮大20家营收亿元以上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物流中心和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专业批发市场。
  4、旅游会展
  突出“海峡旅游”品牌,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完善旅游会展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滨海旅游、文化旅游、对台旅游、高端旅游,提高旅游会展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海峡西岸文化休闲旅游中心。
  对台旅游。拓展两岸旅游合作领域,完善两岸旅游协作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延伸对接双向旅游线路。开发提升“厦金游”等对台旅游产品,增辟两岸及国内外旅游空中航线,开辟厦门至澎湖和台湾本岛的邮轮航线,吸引动车沿线客源经厦门口岸赴台旅游,吸引台湾游客经厦门往返两岸,打造“海峡旅游”首选便捷口岸。
  滨海旅游。重点发展滨海休闲、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岛旅游。改造东渡港区泊位,扩大邮轮码头岸线,打造国际邮轮母港。开发游艇、帆船旅游产品,建设五缘湾、香山等游艇休闲度假区。培育观音山、五缘湾、同安湾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开发鳄鱼屿、火烧屿等生态海岛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加大对“闽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创新,整合厦门多元特色文化,推广南音、歌仔戏、高甲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大型现代演艺、文化会节、厦金文化观光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设方特欢乐世界等若干大型参与性旅游娱乐设施。结合鼓浪屿“申遗”,打造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地和旅游目的地。
  高端旅游。重点发展商务会展、医疗保健、温泉养生、体育旅游等产品。完成会展中心三期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培育和引进品牌展会,建设全国会展名城和海峡西岸旅游会展中心。开发温泉资源,建设五缘湾、杏林湾、汀溪等一批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融中医理疗、健康体检、康复疗养为一体的高端医疗园区。提升承接国际赛事的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大型国际赛事来厦门举办。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