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厦府〔2011〕9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各国有企业,各有关院校: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确保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章 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战略任务
第一节 着力岛内外一体化
第二节 着力二三产共推进
第三节 着力内外需齐拓展
第四节 打造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第五节 构建海峡西岸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第六节 完善中心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第七节 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第八节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第九节 着力惠民生促和谐
第十节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第四章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第一节 提升岛内城市功能
第二节 拓展岛外发展空间
第三节 依法保护生态空间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政策引导
第二节 强化项目带动
第三节 明确实施责任
第四节 健全管理机制
附件:名词解释
前言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快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跨越,凸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窗口”、“排头兵”、“龙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城市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5.6:42.4调整为2010年的1.1:50:4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二三产共推进效果显著,建成火炬(翔安)产业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工业载体,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进一步集聚壮大,火炬高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建成软件园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园区、观音山营运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年均增速比“十五”提高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35个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524家。
三、对台交流合作实现新发展
对台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作用更加凸显,率先成为两岸包机直航点、海上直航口岸和通邮封发局,“小三通”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7万人次,成功举办海峡论坛,打造了“文博会”、“图交会”、“农渔业论坛”等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国家部委在厦设立对台文化、科技、农业等一批交流合作基地。厦台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8.5亿美元(含第三地),累计对台贸易额194亿美元,厦门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水果入境口岸和集散地,友达、宸鸿、富邦金控、长庚医院等入驻厦门,厦门航空等一批企业赴台投资。
四、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新成果
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国务院批准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启动了一批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厦门港整合和口岸管理一体化改革取得突破,海沧保税港区封关运作。整合重组23家国有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中介机构信用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实行重大开发片区和重大项目指挥部模式等快速推进机制,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新增境内资本市场融资额超过前15年的总和。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70.4亿美元,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达到22%,比2005年提高7.3个百分点。城市联盟等区域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交往进一步扩大,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5个,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五、岛内外一体化呈现新格局
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3亿元,超过前25年总和,其中,岛外投资占全市投资的56.1%。建成“两桥一隧”、城市快速公交(BRT)一期、成功大道、福厦高铁、厦门北站、海沧港区14#-19#泊位、嵩屿港区一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港口、高铁、航空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确立,对外辐射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开发片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发展向岛外延伸的态势初步形成,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六、民生保障工作跃上新水平
惠民生促和谐工作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取得实效,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立“全民社保城市 ”的政策框架,城乡一体化医保政策体系被国家誉为“厦门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全国“蓝本”,实现低保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五年新增就业9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实施重大海域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厦门”持续推进,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群众治安满意率居全省前列。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一五”规划目标
| 2010年完成情况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 元
| 2050
| 2053.7
|
三次产业比重
|
| 0.5:59.5:40
| 1.1:50:48.9
|
工业总产值
| 亿 元
| 4880
| 3772
|
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592
| 570.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 元
| 501
| 696.6
|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 亿 元
| 3200
| 4413
|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60
| 76
|
港口货物吞吐量
| 万 吨
| 10000
| 13931
|
财政总收入
| 亿 元
| 450
| 526
|
地方级财政收入
| 亿 元
| 230
| 289.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5226
| 29253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9558
| 10033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
| 4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准煤
| 0.63
| 完成“十一五”国家、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
主要污染物减排
| SO2
| 万吨
| ≤4.93
|
COD
| 万吨
| ≤4.94
|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面临的机遇
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总体环境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这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平台。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并且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这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看,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这有利于我市在对台工作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和前沿平台。
从我市情况看,“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奠定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而且迎来了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发展新契机,这有利于我市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全面提升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