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注:列入该专栏的是我省第一、二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今后将根据各地发展情况进行增补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

  培育发展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龙头企业百强工程,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购并或跨区域联合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跨国公司发展。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积极推进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央企和省外大型企业等的对接合作,引进发展一批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工业企业和项目。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百千万工程”,扶持发展微型企业。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重点行业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等重点行业,培育和拓展服务市场需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

  专栏4 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

  现代商贸。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构筑通畅高效的现代生产性商贸服务体系、便利实惠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便利通畅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提升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行业监管机制。

  金融服务。加强金融体制、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构建银行信托、证券期货、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并举的“大金融”服务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建成金融改革先行区、金融发展繁荣区、金融生态优质区和金融运行安全区。

  现代物流。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快递服务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拓展物流增值服务,推广供应链管理,调整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信息服务。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三网”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强省。

  科技服务。以研究与开发服务、工业设计服务、技术中介及推广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为重点发展领域,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科技服务业主体。

  商务服务。规范提升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检验检测等行业,扶持发展法律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品牌营销、广告会展等行业,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培育知名品牌和规模企业。

  旅游。拓宽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扩大旅游消费市场,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率先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文化服务。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业态,加强原创作品研发,开拓文化市场,培育一批文化服务业集聚区、跨国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大省。

  房地产。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发展房地产规划设计、经营、装饰、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等,倡导“绿色建筑”,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社区服务。加快形成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创新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和非营利性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离岸外包业务,推进在岸外包业务发展,加快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开拓外包业务市场,不断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突出重点区域发展。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积极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服务业集聚和辐射功能,推动特大城市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鼓励经济强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中心镇在城乡服务业体系中的节点功能,推动城镇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

  突出重点平台建设。科学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创建发展100个左右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构筑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积极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的服务业项目库,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

  专栏5 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1.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        
  2.义乌国际物流中心        
                                        
  3.浙江传化物流基地            
  4.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      
                                        
  5.温州粮食物流中心            
  6.嘉兴现代物流园         
                                        
  7.德清临杭物流园区             
  8.衢州综合物流中心        
                                        
  9.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10.宁波南部商务区        
                                        
  11.瓯海总部经济园            
  12.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     
                                        
  13.温岭总部经济基地           
  14.嘉兴科技城          
                                        
  15.湖州南太湖科研设计服务集聚区     
  16.温州科技城          
                                        
  17.乐清科技孵化创业中心         
  18.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      
                                        
  19.凤凰·创意国际(杭州)        
  20.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21.宁波和丰创意广场           
  22.龙泉青瓷文化创意集聚区    
                                        
  23.杭州高新区中国互联网经济产业园    
  24.新加坡杭州科技园       
                                        
  25.浙大网新软件园            
  26.浙中信息产业园        
                                        
  27.杭州万象城              
  28.诸暨铭仕广场         
                                        
  29.千岛湖旅游休闲度假区         
  30.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31.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         
  32.义乌国际商贸城        
                                        
  33.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34.中国·南浔国际建材城     
                                        
  35.新昌江南名茶市场           
  36.舟山国际水产城        
                                        
  37.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       
  38.绍兴县纺织品综合服务区    
                                        
  39.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40.湖州织里童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注:列入该专栏的是我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今后将根据各地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增补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

  突出重点企业培育。培育100家以上省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大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小型巨人”服务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坚持分离与外包、分离与整合相结合,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为中小型服务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鼓励做大做强。推进服务业企业加快“走出去”。

  突出体制政策创新。积极推进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加强行业监管,加快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会化改革。推进税收、财政、融资、用地、人才等方面政策创新,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进杭州、宁波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金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服务业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统计和监测分析制度,增强服务业综合管理能力。

  (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兴、新能源汽车和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组织实施若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强重点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省内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对接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联盟,设立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构建民营企业公平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环境。

  专栏6 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向
  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农业良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保健食品、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与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标准化、物联网应用及内容服务提供。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风电、光热、水电、地热能利用及潮汐发电装备。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型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纺织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研发制造、先进技术应用和制造服务业领域。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余温余热利用、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服务等节能产业,污染防治、环境质量监测、环保服务等产业。
  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勘探开发服务、港航物流服务。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核心技术。
  核电关联产业。重点发展核电装备制造、核电运行维护服务和核电技术研发服务。

  (五)着力建设产业集聚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