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传感器、射频识别设备、物联网芯片及片上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提升船舶电器、IC卡芯片、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等物联网支撑产业的发展水平。
到2012年,医药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和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到2015年达到800亿元。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先进制造、低碳经济、研发中心、总部经济等。
(二)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1.装备制造。瞄准高端制造环节,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先进基础件。重点发展石化装备、海水净化设备、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模具等。
2.工程电器。以大全、中电等骨干企业为主体,积极向智能电网等领域拓展。重点研发智能化成套设备、智能化电气元器件、分布式能源接入及控制系统、船舶用电气设备、超高压输电设备等并实现产业化。
3.汽车及零部件。打造长三角特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丹阳、丹徒、镇江新区为重点,强化零部件关联企业的协作,形成模块化供货企业群,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研发及制造水平。加快发展高性能载重货车、消防车、冷藏车、电子方舱车等整车和专用车辆制造。大力发展以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产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现代商贸业。合理布局现代商贸业,大力发展大市口商业主中心和城铁广场等多个商业副中心;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运营商和知名品牌,加快发展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型业态,扩大高端消费市场份额;完善眼镜、汽配等有产业支撑的专业大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注重网络营销,加快发展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到201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亿元;到2015年,达到1200亿元。
2.现代物流业。依托交通节点和开发园区,建设一批信息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实现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体化运作;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引导企业采用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以及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专用物流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大力培育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将我市建设成为区域物流重要节点城市。到2012年,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到2015年达到1000亿元。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