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严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严格按照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导向与信贷政策指引,通过实施总量限额控制,加强内部授信审批管理,严格项目准入标准等措施,从严控制对限制类、淘汰类项目、落后生产能力企业的新增贷款投放,尤其是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产能落后、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项目,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并积极采取措施收回和保护已放贷款,加快信贷退出步伐。大力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行业政策性风险、信用风险,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协调沟通,随时关注国家环保政策动态和辖内客户企业的环保信息变化情况,将信贷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环保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提高外汇服务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加大对进出口企业贸易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外贸加工企业融资渠道,在有效控制内债转外债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外贸加工企业境外提供担保境内贷款,便利企业境内融资。积极支持国内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积极开办对境内外企业的并购贷款业务,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发展针对产业转移和企业并购的信贷产品、审贷模式和多种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有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分散“走出去”企业的汇率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调查了解辖内出口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意愿,为确定试点企业提供参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积极向企业宣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性,并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稳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五、加强信贷结构监测,及时掌握信贷结构情况
辖区人民银行要建立和完善信贷结构定期监测分析评估制度,对辖区内信贷资金投放的结构、节奏和进度的动态信息要及时把握,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提示,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和持续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贷长、贷大、贷集中和严重存贷期限错配产生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六、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建设,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和查询管理,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要。继续拓宽非银行信用信息征集渠道,丰富充实征信系统数据库。继续深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为中小企业增信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信息共享,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大力开展信用区(市、县)、信用村(镇)、信用社区、信用企业创建活动,规范社会信用秩序,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