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造基地,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产品有特色、发展有空间、示范效果好的要求,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形成集聚示范效应,推动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打造特钢产业园、盐碱科技园、盱眙凹土科技园三个专业园区,将其建设成为我市打造特钢产业基地、“新盐都”和“凹土之都”的产业摇篮;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淮安工业园光伏科技园、盱眙县核电产业园、风电示范区、淮阴区太阳能利用产业基地、涟水县太阳能屋顶发电示范区、金湖县太阳能电池集聚区等低碳产业示范区;新医药产业重点建设天士力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建设知识产权高地和人才高地,着力打造以缓控释为核心技术的固体制剂制造、抗肿瘤固体制剂和靶向制剂等七大平台,五年内达产50个品规新药;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建设国宝空调淮安科技城,将其打造成全国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及物联网应用产业重点打造“一个核心区、四个特色园区”,形成“一核多区”的产业布局。“十二五”期间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太阳能光伏、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形成区域优势明显、产业配套齐全、在全省有影响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构建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依托骨干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校,通过政府资助,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20个以上,建设一批公共创新机构,形成结构合理、设施优良、运行高效的支撑体系,确保每个新兴产业、每个产业基地都有创新平台。以淮钢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建立特钢产业研究院,重点开发超洁净轴承钢生产技术、中合金及高合金钢生产技术、无缺陷钢材生产技术、高等级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大型锻件生产技术等,发展新一代高性能特钢材料。以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和江苏省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重点开展盐化工新材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以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为平台,加大对凹凸棒土的开发应用和成果转化研究。以留学人员创业园、淮安软件园、淮阴软件园为载体,发挥“孵化器”作用,加快推进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各县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四)培育龙头,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突出重点、内引外联,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带动力,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20户以上销售超10亿元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加快现有优势企业发展。集聚资源和要素,鼓励现有重点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速创新和改造步伐,壮大企业规模。着力扶持和推进国宝空调、淮钢特钢、安邦电化、天士力帝益药业、玖川纳米材料、天一超细金属粉末、国信生物质发电、金太阳、永江新能源、维尔新材料、淮工深蓝软件、红光仪表等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加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大专业招商力度。围绕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瞄准行业领军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吸引、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或与本地企业联合协作、并购重组,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确保每个园区都有一批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