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淮政发〔2010〕25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为抢抓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构筑具有淮安特色新型工业化体系的目标,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集聚为关键,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一批重点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培育一批优势企业,使新兴产业成为淮安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增长极,把淮安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全省新兴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双倍增”。到2015年,新兴产业销售规模超过1000亿元,实现“双倍增”。-项目投入超千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兴产业完成项目投入超过1000亿元。-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0个以上。-产业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培育20户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5个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新兴产业基地。
三、发展重点
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导向,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原则,加大培育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将我市打造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新盐都”、中国“凹土之都”、新能源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苏北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高地和全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区。
(一)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为重点,全力建设特钢产业园、盐碱科技园和凹土科技园,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加快培育微电子与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
金属新材料:重点开发生产核电用钢、风电用钢、高速列车用钢、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高压锅炉管坯钢和高等级无缝钢管。推进钛、镍等贵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到“十二五”末,形成300万吨新一代优质特钢、150万吨高等级大无缝钢管、2万吨金属复合材料的生产能力,建成全省最大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