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印发《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通知

  (27)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用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与长三角等先发地区等高对接的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在扩大直接融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土地、技术、产权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放宽准入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2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国内合作新格局。顺应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新趋势,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鼓励境内外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龙头项目。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工作力度。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强新兴市场开拓,扩大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和能源资源进口。加快合肥出口加工区建设,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创新吸引外资的方式。重视并服务好现有外资企业,推动其增资扩股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前来投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提高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29)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发挥合肥在经济圈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合肥经济圈经济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合肥经济圈规划和会商确定的合作方向和领域,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内容,逐步推进同城化,重点抓好交通、旅游、能源、劳务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对经济圈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专业市场项目等,增强经济圈综合实力。努力把合肥经济圈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引领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30)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形成与长三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信用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等方面的等高对接,促进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继续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推进与省内兄弟城市交流合作,继续做好与阜阳等地结对工作。
  九、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大力推进以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成效,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3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再就业援助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培育创业主体,营造创业氛围,鼓励支持创业,完善以创业促进就业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32)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和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规范企业依法合理进行工资分配。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使更多农民拥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3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以扩面提标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实现全民医保;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和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现代养老服务业体系,切实做好困难群体、老年群体、优抚群体、残疾人群体等保障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