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的,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充分发挥合肥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十二五”的发展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以来合肥虽然有较快发展,但总量不大、发展不足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激发各方面推进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确保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好中求快,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推进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型发展的中心环节,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遵循工业化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工业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避免无序建设和低水平开发。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做到城市发展实现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优先促进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互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和统一推进县域发展,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体制,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继续保持合肥改革先发优势,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经济运行法规体系和体制环境,通过整体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及合肥经济圈等城市合作,拓展合肥的发展空间和辐射空间。
(5)“十二五”时期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我市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长16%,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全省经济首位度继续提高,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翻两番,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