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山东是种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粮、棉、油、菜、菌及苗木花卉等用种量约26.5亿公斤,市场总价值125亿元左右。到2009年底,全省共建立农作物育种改良中心和分中心7个、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6个、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3个、种子加工中心10个;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292个,引进种质资源3000多份、优良品种1000多个;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林木良种基地25个,林木采种基地9个,审定林木新品种208个,引进种质资源800多份、优良品种200多个;取得省部级以上种子科技成果90余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白菜、食用菌、苗木花卉等作物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省级以上发证种子企业184家,资产规模62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49亿元,占全国的10%以上;建成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及分中心7个,林木种苗花卉质量检验站3个,其他形式的检验机构75个;建有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9个。目前,全省种子育、繁、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尽管我省种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种子企业小而全,竞争力弱;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突破性品种少,成果转化率低;三是种子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侵权行为、假冒种子问题时有发生;四是部分设施蔬菜,特别是茄果类,国外品种占有率高,如寿光彩椒近100%、绿萼长茄近90%,大红果番茄、西葫芦、小黄瓜等60%以上均为国外品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健全完善育、繁、销一体化种子产业发展格局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壮大种子龙头企业,强化种子质量和市场监管,合理配置种业生产要素,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实现山东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高种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企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推进种业产业化;坚持依法治种,建立公平、有序的种业市场环境。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更新换代一次,新品种推广率85%以上,良种覆盖率97%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90%以上;建设设施蔬菜专用品种选育中心3个,设施蔬菜国产品种占有率和国产化率明显提高;良种在粮、棉、油增产中的份额提高到45%以上;新增全国种业骨干企业7家,良种繁育基地66个、120万亩,新建省级种子储备库4个。
三、发展重点
(一)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建设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中心,结合原生境保护与非原生境保护手段,逐步实现农业生物资源数字化表达和信息共享。建立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相融合的育种技术体系,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对现代农业育种领域基础性、关键性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鼓励支持大型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省种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强主要农业生物新品种选育,培育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大面积主导新品种30个;重点培育名产蔬菜、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生产性能和商品性与进口品种相当,种子国产化率提高30%以上。逐步完善以新品种鉴定评价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种业服务技术体系。扶持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培育种子新品种260个。鼓励开展种苗繁育、种子加工与储运、种苗装备等产业化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种子企业良种选育、营销、信息、科技人才、服务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