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棉花耕作制度改进。在金乡县、鱼台县、成武县、巨野县、东明县、临清市、惠民县等县(市),通过农技农艺配套,推广杂交抗虫棉与大蒜、洋葱、马铃薯、西瓜间作套种,面积达到260万亩;在菏泽市、济宁市、聊城市、德州市推广麦棉间作套种,面积达到300万亩,实现粮经、粮棉双丰收。
(四)轻简化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棉花生产机械特别是收花机械的研发推广,降低劳动强度;研究利用促早栽培、简化栽培、防早衰栽培技术,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控害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品质和效益。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科技支撑。实行产学研结合,强化棉花新品种、棉花种子生产和加工技术研发,提高棉种生产与加工质量。加强棉花实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立体种植、防早衰、盐碱地丰产栽培、营养钵育苗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等棉花生产高效实用技术,缓解用工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积极推进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和高产开发,按照每十万亩创建一个万亩高产片的标准,建设100个高产片,推广应用优良转基因抗虫棉特别是杂交抗虫棉新品种,促进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转化。
(二)创新棉花生产经营机制。积极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棉花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棉农与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纺织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让棉农真正既参与生产又参与流通,从生产、加工、流通中受益。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统一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销售等方面搞好服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性资金对棉花良种繁育、杂交抗虫棉推广、标准化示范基地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棉花基地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扶持,改善生产条件。创新棉花生产加工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向棉花生产开发经营,加大对棉花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融资能力。
(四)加大政策扶持。继续实施棉花良种补贴,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对我省棉花主产县(市、区)的转移支付。实施棉花机械补贴。制定棉花最低收储价格,适时建立省级储备制度。加大对棉种、棉花流通和棉纺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创新棉花保险机制,降低农民植棉风险,进一步调动农民植棉的积极性。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严格质量监督管理,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鼓励棉花企业和植棉大户“走出去”,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棉花产业,并搞好协调服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棉花主产区各级政府要将振兴棉花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支持棉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棉花产业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及时搞好棉花生产、长势、市场跟踪调度。
山东省种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加快振兴我省种植业种子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结合种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