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入推进开放招商。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带动全局的综合性、战略性举措,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70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3100亿元以上。以产业集聚区、园区为主要承接载体,加大推介力度,推动产业向我省集群链式转移。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完善客商资源库,密切跟踪投资取向,重点推动与惠普公司、美国联合包裹公司、新加坡枫树集团、雨润集团等境内外知名企业和宝钢集团、中海油集团、五矿集团等央企的战略合作。按照统一搭台、统筹安排、资源共享原则,整合招商活动,提高招商水平,注重招商实效。重点抓好140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招商项目跟踪落实,提高履约率和开工率。加快郑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尽快发挥其功能作用。推进郑州出口加工区置换扩区,支持洛阳市申报出口加工区,支持郑州市申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构建功能完善、通关快捷的对外开放平台。健全投诉受理机制,确保招商项目零障碍进入和零障碍实施。
(三)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承接转移、增量带动与改造提升、存量调整相结合,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产品结构即期适应性调整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把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作为推动工业提速增效的主要力量。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重点推动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工业重点推进郑州日产80万辆轿车、鹤壁华晨10万辆轻卡和改装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70万辆汽车产能,扩大专用车产业规模,带动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抓好富士康IT(信息技术)产业园、漯河电子工业城、鹤壁(深圳)电子科技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推动信息家电、数字视听、笔记本电脑等关联行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建设,实施中信重机700台大型矿山成套装备、平高集团智能输变电装备、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等重大项目,力争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分别形成5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培育壮大输变电装备、大型成套装备、工程施工机械、基础部件等4个千亿元产业。食品工业大力发展冷链食品,推动饮料、果蔬加工、乳制品、休闲食品等高成长性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推进思念食品新工业园等基地型项目建设,加快承德露露公司、福建亲亲公司、上海谷夫公司、上海金丝猴公司等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轻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家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一步做大家电、制鞋、家具产业集群,重点实施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新南方家居20万套高档家具、明彩集团包装产业园等项目。建材工业要顺应建筑市场新要求,推动建材产品向节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陶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把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作为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坚持技术突破、拉长链条、精深加工、降本提效,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做优做大做强原材料工业。化学工业重点突破煤炭加工转化关键技术,加快发展甲醇深加工产品,推动煤化工产品多元化,提高精细化工发展水平。有色工业积极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吸引下游企业向骨干电解铝企业集聚,形成精深加工集群,推动开发铝加工高端产品,提高合金化水平,支持骨干电解铝企业大型自备机组建设,推动参股煤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钢铁工业推动产品结构向“精”和“专”调整,扩大高强度建筑用钢和机械用钢生产规模,提高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配套能力,推动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组建产业联盟,提高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纺织工业突出发展服装、面料和家用纺织品。把培育先导产业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突破口。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集中力量,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南阳新能源、洛阳光伏、鹤壁镁合金等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抓好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纤维乙醇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加快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围绕破解先导产业技术瓶颈,重点实施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形成和壮大一批新兴先导产业与产业集群;围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开发煤制乙二醇、聚甲醛、高端铝材、特种钢等产品,应用低温低电压铝电解、钢铁超快冷等新技术,带动煤化工、有色、钢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建10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和5家以上国家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建3-5家国家级质检中心。抓好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矿山装备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工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食品冷链、汽车、家电、钢铁、医药等行业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抓好30户重点制造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试点。以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中原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精品剧目产业化等为抓手,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优势文化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层次;以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6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培育文化创意、网络动漫、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增长点;加快太极拳申遗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游、都市休闲游、山地度假游和乡村休憩游,深入推进与港中旅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的全面合作,开发旅游新业态,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改制组建一批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成立省级农业保险公司,争取汉口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豫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郑交所增加交易品种。完善服务业发展推进机制,全面清理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统计与监测分析,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提质增效,力争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000亿元。引导各地结合主导产业定位,积极吸引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式转移,突出抓好一个高成长产业发展,构建一体化的主导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超百亿、上千亿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聚区达到60个以上。加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发展区主干路网全覆盖,建设多层标准厂房2652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150万平方米。建立产业集聚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三方合作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发行企业债券,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采取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整体开发。创新建设推进机制和管理办法,强化综合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
(五)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结合点,大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掀起城乡建设新高潮,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左右。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在居住功能组团连片开发、产业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交通骨干系统、生态水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五个领域,抓好530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施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洛阳、平原等城市新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安阳、商丘、三门峡、鹤壁等城市新区总体方案报批;构筑城市新区快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推动城市新区框架全面展开,实现城市新区内组团、城市新区与周边区域互动联动发展;加强城市新区配套基础设施、生态水系建设,增强宜居功能,吸引人口集聚。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推动中心城区老企业“退二进三”(减少污染重、能耗大、效益差的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城市综合体和现代服务业,争取整治旧住宅和商业街区490万平米左右,改造城中村2500万平方米以上。深入推进城市畅通工程建设,积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结合新的村庄布局规划,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入推进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和新乡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信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市近郊区村庄为重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十二五”期间建成“五网一系统”(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推动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交通设施建设。把铁路作为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抓住“抢前期进度、抓建设环境、保资金到位”三个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大能力运输通道三个重点领域建设,着力抓好郑州东站、郑州机场两个综合枢纽建设,全面掀起铁路建设高潮;以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民航发展;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促进“内连外通”,重点抓好豫西地区高速公路、跨省通道和国道主干线拓宽改造,支持高速公路未通达县城的县加快建设县城至最近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抓住国家加大投入的机遇,加快干线公路改造升级;继续推进农村公路“乡乡联、县县畅”工程建设,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增强保障能力。推进电源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省骨干煤炭企业以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公用电厂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机遇,坚持除害与兴利并重,加强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信息网络。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