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保障供水安全
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2010年底前,完成城市规划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东江与水库联网工程东线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2015年,完成东江与水库联网工程西线水库及其它有供水任务的小型水库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重点控制、重点整治,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和放养禽畜、网箱养殖的活动,禁止新建废弃物堆放场和处理场,全面清理已有的污水排放口、垃圾场(点)和其它与供水无关的设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市水务局配合。
2.建立高效的全市城镇供水保障体系与应急供水备用系统。加快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工程建设,2012年前完成东线工程建设, 2015年前完成西线工程建设,通过东江与9座水库联网,建设全市应急备用水供水系统,可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合理利用东江丰水资源入库调蓄,以丰补枯,从而提高东莞市中部及沿海片区供水能力,全面提高该片区供水保证率和应对突发性水事故的能力。调整和优化东莞市城镇供水、排水布局,完善供排水体系,解决三角洲网河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枯水期咸潮上溯引发的水质性缺水等问题。重点研究确保供水安全的途径和方法,建设应急备用水源保障体系,保障供水安全。此项工作由市水务局负责。
(二)严格环保准入制度,优化产业布局
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出台东莞市落后产能退出实施办法,制定关闭、淘汰企业名录,分年度组织实施。全面落实《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1+26”政策,落实用好6个10亿元扶持资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全面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及产业链延伸,带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此项工作由市经信局负责,市发改局、环保局、各镇(街、管委会)配合。
2.推动产业布局调整。2012年前完成麻涌、中堂、大朗、虎门、沙田、长安和常平等7个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以基地为平台,对全市范围区内的重污染企业进行整合,承接新建大型企业的配套污染工序,稳步推进企业入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治污,推动产业布局合理调整。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相关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