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重点在四大优势蔬菜产业带打造40个商品蔬菜生产大县,其中,20万亩以上10个、15-20万亩20个、10-15万亩10个,大幅度提高蔬菜基地的集中度和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使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18%以上。坚持质量立菜,商品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优化区域布局,完善产业体系
(一)加强基地建设。按照“近水近路”的原则,一是沿着省内公路主干道,选择40个产业基础较好、气候优势突出、有条件发展10万亩以上商品蔬菜基地的县(市、区)作为外销蔬菜生产大县进行重点扶持,建设杭瑞高速、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兴义---三都---贵广高速沿线蔬菜产业带。二是按照城市人口人均3厘菜地的标准,建设省会城市,市(州、地)政府(行署)所在城市,县城和重点乡镇4个层次的常年菜地圈。三是在旅游景区周边建设蔬菜示范观光园,开发观光农业。引导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化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合法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农民土地,适度规模种植蔬菜,扶持蔬菜大户发展。
(二)发展特色菜品。针对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港澳、东南亚等目标市场,以6月至11月为主要上市时段,发展番茄、辣椒、黄瓜、菜豆等喜温蔬菜和白菜、萝卜、莴笋、芹菜、甘蓝等耐寒和半耐寒蔬菜;针对武汉、重庆等长江中上游冬春季气温较低、光辐射量较少的区域,以11月至次年1月和3月至6月为主要上市时段,发展番茄、辣椒、黄瓜、菜豆等喜温蔬菜和南瓜、丝瓜、豇豆等耐热蔬菜。努力开拓珠三角、港澳地区精细叶菜周年市场、长江流域冬春茎叶花类蔬菜市场。针对省内市场外埠调入依然较多的情况,积极组织替代生产,形成冬春夏秋互济,名优特产互补,主要产品周年均衡上市的蔬菜生产基地体系。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折耳根、香椿等特产蔬菜和山野菜。充分利用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温暖潮湿,特别适合各类食用菌生产的气候优势,加强特色优势食用菌开发。
(三)搞好蔬菜加工。把扶持蔬菜采后处理和加工作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主动为企业发展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大力发展蔬菜采后处理和加工,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辣椒加工业要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15年辣椒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大力培植采后商品化处理产业,积极发展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什锦盆菜等鲜切蔬菜,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大力开发生姜、魔芋、芥菜、大蒜、蕨菜、草石蚕、竹笋、藠头等传统蔬菜制品。跟踪国内外蔬菜加工业发展方向,引进高端企业,培植新型蔬菜加工企业,因地制宜开发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及饮料、蔬菜脆片等新型蔬菜加工制品及大蒜油、大蒜素、姜油、香菇多糖、破壁灵芝孢子粉及精油等精深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