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标布局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产品驰名商标数量。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材料工业等优势产业形成驰名商标集群。“一圈”90%以上的区县都拥有1件以上的驰名商标,“两翼”各区县(自治县)都拥有l件以上的地理标志。
3.商标作用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全市驰名商标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以上,税收占总税收的 20%以上,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 30%。
4.商标环境不断完善。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普遍提高,商标文化氛围初步形成,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地方商标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商标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运用商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实施商标战略的重点培育方向
(一)培育壮大传统支柱产业商标品牌。围绕打造中国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中西部最大重化工基地和中国铝加工之都,培育和壮大一批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重化工、材料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商标品牌,推动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
(二)优先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商标品牌。以重庆两江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仪器仪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三)加快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重点围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保险、软件信息、中介会展、文化传媒、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居住医疗、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商标品牌,引领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商标品牌。重点围绕优质粮油、中药材、生猪、草食牲畜、柑橘、笋竹、榨菜、香料、蚕桑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积极打造柑橘饮品、酱腌菜、调味品、特色小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努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商标品牌。以我市具有出口优势或潜力的机械产品、医药化工产品、轻纺产品、农产品和电子信息产品为重点,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