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快交通枢纽场站建设。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广深城际线、地铁的建设,加快建设深圳北站、福田、前海湾、布吉、机场、深圳东站等六大综合交通枢纽和已规划公交枢纽场站的建设,整合各种交通网络和设施,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停车换乘枢纽、公交换乘枢纽,完善高快速路网立交节点,构筑以枢纽为节点的一体化交通衔接系统。(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7.加快推进公交服务一体化。统筹加强轨道、常规公交间的协调发展和紧密衔接,深入实施常规公交“快-干-支”三层次线网规划,进一步完善公交网络结构,发挥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整体效能。加大公交支线投放力度,打通社区、屋村、工业区等公交微循环,加快推进原经济特区外区域公交停靠站规划与建设工作,2010年内规划开通不少于100条公交支线,更新和投放公交车辆500台以上,实现原经济特区外500米站点覆盖率到达80%;2012年底前实现原经济特区外500米站点覆盖率到达90%。完善公交快速响应机制,加大应急运力投放,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施,年内完成梅林、布吉、南头等关口公交线网优化工作,着力改善高峰期公交乘车难。实施“迎大运、创文明公交”行动,深化公交改革,完善公交服务监管机制,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8.加快提升交通环境。按照全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部署,全面推进主次干道路面、标识、环境的改造,持续开展交通设施清洗刷新行动,重点提升深南路、滨河路、福龙路、南坪路等重要路段交通环境,着力实施高快速路绿化景观和照明完善工程,提升道路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加大原经济特区外道路管养投入,统一全市交通设施管养标准,尽快改善原经济特区外交通设施相对不足、落后的状况。引入街道整体设计理念,创建精品示范路工程,打造安全、畅达、绿色的交通空间,提高市民出行品质。(市交通运输委、市城管局负责)
9.加快发展低碳交通。结合绿道网建设,着力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完成新能源公交大巴和出租小汽车推广任务;到2012年,争取推广新能源公交大巴4000辆、电动出租小汽车1000辆,其中原经济特区外地区占60%以上。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公众合理出行,提高交通组织管理水平,争取到2012年底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交通体系。(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10.大力推广LED路灯照明。新建道路应优先使用LED路灯,并逐步推进现有街道照明和信号设施节能光源改造。到2012年力争实现全市非主干道路灯、隧道灯基本完成LED照明改造;地铁站台、车厢全部实现LED照明。(市城管局负责,各区参加)
(十六)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水保障工程体系。立足东江、放眼西江,研究和推进新的境外引水工程,保障远期用水安全需求;加快推进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等项目建设,优化供水网络布局,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积极推广雨水低冲击利用先进技术,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加快改造老化、不达标供水管网,整合小水厂,推进优质水入户工程。2012年底前实现供水覆盖率90%,五年内实现供水覆盖率100%,应急供水保障能力达到3个月左右。(市水务局负责,各区参加)
2.加快构建防洪安全工程体系。积极推进深圳与东莞、惠州界河及跨界河流的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原经济特区外地区各支流河道的防洪达标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前海地区及东部大鹏半岛排水设施及沿海堤防;尽快完善光明、龙华、大运、坪山等四大新城排水设施配套,服务区域中心发展。按规划建设排涝泵站工程、河流整治工程和雨水管网工程,加快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上半年完成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市水务局负责,各区参加)
3.加快建设水污染防治工程体系。加大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原经济特区外地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污水支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和河流水质达标率。2010年建成横岗二期等7座污水处理厂以及寮坑污泥处置场;2011年完成宝安、龙岗两座永久性污泥处置场建设;2012年完成沙井、观澜、燕川、龙华二期、横岭、上洋、龙田、葵涌、水头等9家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2015年完成福永、光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等2项工程建设。抓紧建设宝安老虎坑、坪山上洋污泥处理厂,力争在2015年以前建成。(市水务局负责,各区参加)
(十七)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加强与市供电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的调整变化,超前规划和建设电力设施。重点加快原经济特区外地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建设,逐步推进电力设施的更新改造,进一步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市供电局负责,各区参加)
(十八)加快燃气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和居住区分布,坚持“多气源、一张网”,加快原经济特区外燃气管网规划建设,合理配置天然气资源,逐步实现建成区燃气管网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瓶装燃气站点规划布局,强化燃气市场监管,促进燃气服务均衡化。积极拓展天然气在工业、发电、锅炉油改气、交通、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燃气行业从居民生活用气向城市能源供应产业的转变。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支干线项目等重大燃气项目建设,增强城市燃气的保障能力。2012年底前,力争原经济特区外地区燃气管网覆盖率达30%。(市住房建设局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