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施环境保护重点示范工程。着力推进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工程。
(三)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1、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探索建立企业、项目、资源、技术在区域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集聚功能,促进产业集中、集约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益阳东部新区优势产业集中,国家和省支持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优先布局。
2、建立产业准入与退出制度。制定和发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外,鼓励非国有资本及国际资本进入各类产业领域。建立产业退出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
3、建立产业集聚的激励机制。设立产业发展政府资金,并在税收、用地、行政审批收费、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重点支持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产业加快发展。
4、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与服务,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研发和专利申请,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优势资源、优质资产向重点企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牌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加大品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
(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1、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吸引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到益阳东部新区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发展各类民办科研机构。鼓励创办技术中介、技术评估、技术转移、咨询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规范、服务精良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构筑三大创新机制。一是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突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二是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制度、信息渠道和融资体系。三是科技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政府服务方式、财政支持方式、项目支持方式,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科技管理服务机制。
3、搭建三大创新服务平台。一是人才培养交流平台。采用柔性人才利用方式,在文化创意、科技与信息服务、科技中介、会展、服务外包等领域,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研发人才、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组建“两型”技术专家库、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为益阳东部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二是服务企业孵化平台。按照科技企业发展的趋势,建立从企业入驻、孵化成长到企业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三是技术交易展示平台。采用建设“两型”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网、建立信息库、组织技术成果交流会等形式,动态发布各类科技信息,筛选关键技术向社会推介。
4、打造科技资金支持体系。设立政府种子基金、政府引导资金、社会创投资金、.科技综合配套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为处于不同高科技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资金支持。加大科技三项经费对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5、创新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模式。重点推广应用水系与生态修复、建筑节能、绿色能源、水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绿色交通、智能管理等关键技术。
(五)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创新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编制益阳东部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监控。根据发展需求和开发时序,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和转用计划。加大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
2、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建立用地审核制度,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从严审核,坚决核减超标准用地面积。探索建立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和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挂钩管理制度,健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和执法监察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