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穗字〔2010〕17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现将《广州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广州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
为讲一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推动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按照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年大发展”工作部署,依据《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穗字〔2010〕5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主线,围绕《规划纲要》赋予广州的目标定位,按照省实施《规划纲要》“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总体要求,在进一步巩固我市实施《规划纲要》良好开局的基础上,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加快发展,整体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市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开创广州建设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国际大都市的新格局。
(二)目标定位和总体安排。
紧紧围绕《规划纲要》赋予广州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全省“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等五大战略定位,根据《实施细则》的总体部署,着力打造“十大体系”(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发展体系、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水平高品质的社会发展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实施保障体系),实现“四年大发展”,并为“十年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到2012年,《规划纲要》实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明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明显提升,全省“首善之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迸一步增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雏形初现。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7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3.2%,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49400元/人。2009-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1%以上。
二、工作要求
(一)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广州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二)强化功能,综合提升。以强化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为重点,大力实施“双提升”(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略,进一步发挥广州在金融、商贸、物流、会展、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三)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市上下要按照“四年大发展”的要求,将本《工作方案》作为未来几年实施《规划纲要》工作的主要依据,全面推进落实。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特别注重从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着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顺利实现“四年大发展”各项目标。
(四)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区(县级市)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和主要指标,抓紧组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和责任,特别是对省分解给我市的指标和涉及我市的重大建设项目要加强监测,扎实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四年大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十大体系”和《实施细则》确定的20项重大战略工程为主要抓手,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一)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实施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发展战略,大力促进产业融合,以实施《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为抓手,重点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汽车、船舶、装备制造、数控、石化和精品钢铁等先进制造业,重点打造高端信息、新材料和生物等三个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和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先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到2012年,产业高端化进程显著加快,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6%,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年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的跨国高新技术企业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1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3家。
1.重要规划及政策。编制实施《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规划(2010-2020年)》、《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广州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广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广州市海港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广州国家海洋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广州市石油化工制造业发展规划》、《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行动方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决定》、《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建设规划。
2.重大基地和项目建设。建设完成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自主品牌汽车、中船龙穴造修船基地(一期)、和谐型大功率机车修造基地、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广州数控产业化项目、广州JFE180万吨冷轧钢板等项目,建设完成成珠江北岸文化码头创意园区、珠影文化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越秀区创意大道、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进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白云新城、白鹅潭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等六大现代化服务业功能区,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等重要功能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南方总部等金融功能区,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区等物流功能区,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番禺金山谷创意产业基地、广州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广东数字出版中心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重点建设信息、生物、新材料、软件、网游动漫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广州(花都)光电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番禺生物医药园、南沙生物产业园、南方健康产业园,广州节能和新能源(白云)产业基地,广州汽车产业基地,番禺大岗大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核电装备基地,加快建设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三期)、新能源汽车、广钢环保迁建及其配套项目等。
3.重大改革创新。积极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区、国家海洋产业基地,争取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建设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
(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全面激发自主创新活力。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推进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到2012年,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57件/百万人口,研发人员达到5.9万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达到50家以上。
1.重要规划及政策。编制实施《广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年)》、《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州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广州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和《广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出台《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实施办法》、《广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考核评估办法》。
2.重大基地和项目建设。建设完成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基建工程。推进建设广州科学城、黄花岗科技园、广州番禺清华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国际生物岛、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番禺)基地等,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等核心研发平台及广州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3.重大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与科技部共同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联合基金,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国家专利产业化示范基地试点、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争取列入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
(三)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坚持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绿色发展领先城市。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0.624吨标准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5万吨和11.52万吨以内。到2012年,单位建设用地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7957亿元/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米,绿道网里程达到526公里。
1.重要规划及政策。编制实施《广州市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2010-2020年)》及其专项规划,出台《广州市低碳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2010-2020年)》、《广州市垃圾处理设施近期建设规划方案(2010-2020年)》。
2.重大基地和项目建设。建设完成“青山绿地”二期、“绿道”建设工程,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场、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六区等项目。推进建设“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气环境整治工作、兴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和沿江防护林工程。
3.重大改革创新。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广州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支持天河区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四)率先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到2012年,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初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重要规划及政策。制定出台《广州市行政备案管理办法》,推进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市对区(县级市)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
2.重大基地和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百强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3.重大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赋予广州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管理权限,推进以强区为重点的事权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综合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申请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争取设立科技发展银行,争取广州高新区列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探索设立区域性柜台交易(OTC)市场,争取成为全国保险业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城市,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试验。
(五)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完善以“三港双快”(空港、海港、信息港,高快速路网、快速轨道线网)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积极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致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核心,加快能源、水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到2012年,城市综合门户功能明显增强,以“三港双快”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4500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400万标箱,轨道交通线路开通里程达到258公里,互联网普及率、家庭宽带普及率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89%、80%和82%。
1.重要规划及政策。编制实施《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2010-2020年)》、《广州市2011-2015年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广州市2020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及基础设施领域各专项近期建设规划,出台《广州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2.重大基地和项目建设。建设完成新科宇航飞机维修基地,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南沙港区粮食通用码头工程、江海联运码头一期工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广深港客运专线、贵广(广州段)、南广(广州段)、广珠等一批铁路,广珠等城际轨道,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段、四号线北延段、五号线、六号线,珠江三角洲南环段、广河、广深沿江、增从、新化、乐广等一批高快速路,珠江电厂超超临界机组等供电项目、广州天然气利用三期工程,西江引水工程,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推进建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南沙港区集装箱三期工程、散货码头工程,厦深铁路广州至汕尾支线、南沙疏港等铁路,广清、穗莞深、佛莞、广佛江珠等城际轨道,地铁七号线、九号线、十三号线(首期)、八号线北延段、十一号线、十四号线及支线、三号线东延段等城市轨道,广州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无线城市”工程、广州物联网产业基地、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等信息平台和基地,一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
3.重大改革创新。申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支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争取国务院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关政策适用广州。
(六)打造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统筹全市功能布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到2012年,初步建立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力争率先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1.重要规划及政策。编制实施《广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城乡基础及公共服务各领域专项近期建设规划,广州市农村土地管理政策系列文件,出台《广州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施办法(试行)》及配套政策。
2.重大基地和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农村安居、路网体系、供电网络、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万亩以上江海堤围达标加固、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