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多种形式培养人才。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举办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梯队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如:东北农业大学通过公派、自费等多种途径,以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有计划的选派梯队成员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多个境外人才培训机构签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送出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请国外专家150人。
二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通过委重任、压担子充分发挥学科梯队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个省级学科梯队中有14名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分别担任校级和院处级领导;齐齐哈尔市有56名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进入了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科顾委委员的行列,直接参政议政,每年市政府制定重大决策都聘请梯队带头人作为专家参与意见。
三是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注重在工作上提供条件、优化环境,在生活上当好后勤,着力解决学科梯队成员后顾之忧。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先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和引进人才解决住房;黑龙江科技学院设立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专项津贴,对学科带头人在学校统一津贴的基础上再设立专项津贴,最高达到每年3万元。
(三)资金投入大幅度提高。注重对学科梯队建设的投入,通过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等措施,促进学科梯队的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增加。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获省级基础设施资助资金后,学校配套260余万元;省农垦总局对梯队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省科学院两年来筹措500余万元购置先进的设备和仪器。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设立了2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引进人才;省农垦总局两年来拨付专项经费130万元用于梯队的人才培养;黑龙江科技学院每年配套500万元经费用于稳定人才;大庆市设立5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梯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的产出。
(四)产学研结合成果丰硕。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专业结合我省信息安全状况,建立了一套信息安全应急保障流程,将该流程应用于第24届世界大学生大冬会应急保障实践中,确保了大冬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省蚕业研究所“养蚕学”专业两年累计蚕期蹲点1500日,发放《寒地蚕桑生产技术手册》、《柞蚕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600余册,培训养蚕技术人员及农民达600人次,指导农民放养柞蚕4000余把,指导建设桑树高产示范园区15个,指导栽桑面积近4000亩;省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计划免疫)”专业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连年以满分成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的现场认证考核和年度职能考核,使我省至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黑龙江大学“物理电子学”学科开发的IC卡电脑加油机项目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在哈尔滨、大连、厦门、西宁、银川、喀什、乌鲁木齐等地推广应用,两年来实现产值682万元;省科学院的“工业催化”专业研制的固体酸催化合成直升机螺旋浆复合材料用新型固化剂,已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得到应用,不仅满足了实际需求,而且解决了进口封锁的问题;省社科院两年来积极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该院撰写出版的《黑龙江省生态建设与发展报告》是我省也是全国各省区市首部生态文明建设蓝皮书;齐齐哈尔市一重集团的“塑性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开发的加氢反应器示范工程150MN锻造水压机,投产3年来完成锻件生产20万余吨,锻件质量达到一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