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010-2015)》的通知

  3.实施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主题计划。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规模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等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实施“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等重大科技专项,在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引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技集成示范与应用。依托骨干企业实施一批科技重点项目,加快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七)智能城市打造工程。
  1.加快建设成都通信枢纽,提升成都通信枢纽承载能力和信息集散层位。实施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工程、“三网”融合工程、“无线城市”工程,打造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国家级数据存储中心、国家级互联网域名解析中心、国家级基础数据资源中心、国家级信息评测中心、国家级数字媒体发行中心、国家级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级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建设国家级信息容灾备份基地、国家级信息后援支持基地、国家级IT(信息技术)服务基地。
  2.加快建设智能城市运行系统。搭建交通信息综合采集系统技术环境、数据应用共享平台和交通运输管理控制系统,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建设和完善城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平台,逐步整合环卫、执法、照明、道桥管理等信息系统,优化城市管理流程。建立和完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的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的智能化。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工作的信息化。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构建智能的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打造智能家居。着力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城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污染源、环境质量、水资源、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排水管网等监测管理系统,构建环境智能监控(测)体系。
  (八)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1.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规,修订《成都市科技进步条例》、《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完善《成都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积极开展版权保护方面的地方立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建立和完善鼓励自主创新、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知识产权专员(特派员)制度、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和专利、品牌、版权、标准战略联席会议机制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机制。积极开展企业和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工程。
  2.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实施专利战略,重点围绕软件、集成电路、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培育一批企业研发机构、行业技术联盟,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获取一批促进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专利运用转化专项,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和引导重点产业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制作运用专利地图,建设专利产业化基地。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品牌优势,支持家具、制鞋等传统产业培育、使用自身商标,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品牌支撑,鼓励服务外包、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使用自有商标,提升现代服务业品质,努力壮大我市驰名、著名商标阵容,扩大本地商标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实施版权战略,健全全民版权宣传培育、管理、保护和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成都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同时打造一批国家版权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以原创作品为主导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游戏动漫等核心版权产业发展,扶持具有成都特色的民间文艺、工艺的创作和发展,推动版权贸易,促进版权的运用转化,加快版权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尽快实现将我市建成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目标。实施标准战略,制定《成都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争夺企业“话语权”,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鼓励结成技术标准联盟,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制定,初步建立覆盖成都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建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平台,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使我市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地方知识产权法规,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促进政策和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执法、跨部门综合执法协作机制,提升行政执法效能。构建“全域成都”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成都海关的信息交流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监控体系。鼓励行业组织制定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公约,深化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监测、预警。
  4.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围绕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扶持、部门指导服务”的服务体系,建立知识产权决策咨询服务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资金,加快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制度,鼓励和规范有条件的中介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能力。
  (九)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1.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创新发展观念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指导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上来。树立全面发展、全新发展、全局发展的观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形象,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全面发展,建立完善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推动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科学化的创新管理调控体系、多元化的创新要素投入体系、高效化的创新活动服务体系和制度化的创新人才体系。
  2.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弘扬“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倡导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培育尊重个性、支持冒尖的创新意识,形成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做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创新光荣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激励社会各界共同投身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事业。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