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骨干企业的行业带动作用,加快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半导体照明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促进资源向企业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新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新兴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推进科技型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优势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战略重组和业务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优选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做好科技、金融方面的服务工作,支持其中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4)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支持新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和引导我市已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增加研发装备的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促进军民企业融合发展。建立我市与驻蓉军工单位的会商协调机制,制定军民结合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畅通科技产业发展的军民互动对接渠道,促进相关项目对接和生产协作配套。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与军工单位联合,在电子、航空航天、光电、核技术等领域,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兼并、收购等途径,组建民品科技企业和技术研发中心。
2.夯实创新基础。
(1)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推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研发机构,大力发挥软件、集成电路、光电显示、通信等创新型产业集群效应。加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力建设,建设国内一流的汽车装备制造科技产业园区。深化电子信息、软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5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信息安全、生物产业、高性能纤维等17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努力把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高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
(2)加强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在临床医学、生物医药、信息通讯、新材料、新能源、交通工程等重点领域的学科建设。大力支持已认定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重点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地方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带动能力,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成都布局。以国家级检测中心培育和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机构建设,打造西部检测高地。
(3)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按照发展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的总体要求,培育一批专业性、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创业服务中心服务支撑功能,保证科技创业成功率,实现孵化功能和服务效能的新突破。支持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办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互动式发展。
3.加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
(1)加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高等院校“211工程”、“985工程”等计划中的科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保障支撑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环境和科研条件。开放仪器设施与研究基地,共享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构建跨学科、多层次、布局合理、体系完备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
专栏2 重点科技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信息情报共享平台、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战略决策咨询服务平台。
|
(2)加强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建设。面向企业共性需求,依托产业功能区和科技园区(基地)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完善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探索完善产学研各方合作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持续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协会加强沟通、协同攻关,推动行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活动。
专栏3 重点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
l 电子信息
依托国家软件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外包专业技术平台、行业应用软件公共技术平台、数字媒体与视频游戏专业技术平台4个子平台。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建设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测试以及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共享平台。依托成都市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光通信器件综合测试验证平台。
l 物联网和云计算
重点支持物联网应用组网与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电信云计算与云存储西部中心、中国移动M2M(机器与机器间无线通信)成都平台、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万国数据中心、中立数据中心、曙光公司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实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无线宽带网络体系和面向物联网产品生产、应用的产业基础平台,引导建立物联网传感数据中心等大型后台数据中心。
l 生物医药
重点支持四川大学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建立校地合作共建共享的平台推进机制,促进该平台成为新药创制的重要基地和医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的重点平台。推进符合国际标准、取得国际认证、涵盖新药筛选、药效评价与药理研究、临床前安全评价、临床试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小试中试等主要环节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l 新能源
依托光伏产业园、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探索组建太阳能聚光应用共性技术支持平台。
l 新材料
重点支持有效利用产学研资源,探索组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搭建专业检测机构、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公共创新平台。
l 汽车及模具
探索组建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面向汽车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支持产学研联合建设模具公共技术平台。
l 现代服务业
依托产业园区(基地)、研发机构等载体,建设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l 现代农业
在猕猴桃、茶叶、种猪、中药材、泡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和川菜、豆瓣、白酒、蜀锦蜀绣等传统特色产业集聚区,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