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扩大面向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的招生规模;对市辖各县(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应当适当减、免学费并为其就业提供帮助。
鼓励和支持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办学。
第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办好校办产业和实习基地,对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实习基地以及为师生提供生活服务的相关产业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同发达地区企业联合办学或者应发达地区企业的要求,为其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第四章 民族学校和民族班
第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办好一至二所民族高中。
市人民政府可以指定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市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族班。
市辖各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办民族小学、民族初中。
民族乡应当设立民族小学、民族初中。
各类民族学校和民族班主要实行寄宿制和助学金制。
第二十条 市、县民族高中和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民族班主要面向民族地区招收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应届初中毕业生。
第二十一条 市属民族高中、民族班面向市辖各县(区)招生,各县民族高中面向本县招生。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各类民族学校、民族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应当给予适当补贴。学生在校期间适当补贴和生活补贴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
市属民族高中应当达到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应当达到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标准;县属民族高中应当达到自治区一级学校的标准、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应当达到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标准。
第五章 师 资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保证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学校教职工编制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