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抓紧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组织开展其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普查和抗震性能鉴定工作,根据普查鉴定结果科学制定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抗震加固与改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要建立健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安全责任制,统筹落实各项抗震避险措施,提高综合防灾抗灾能力。
(六)强化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治理改造。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对重要电力设施和输电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公用通信网容灾备份能力和防震能力建设。对水库、重点河海堤防等水利设施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与核查登记,认真落实病险水库、堤防除险加固措施。强化对输油气管线等设施的抗震设防管理和维护。
(七)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运力征集、调用机制,提升应对震灾的综合运输协调和抢通保通能力。充分利用卫星通信、集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等各种技术,满足各级各类应急处置的通信需求。加快落实电力工程、水利工程、输油气管线等重要工程设施的安全保障措施,对涉及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的设施严格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输油气主干管网、电力枢纽等重要工程设施应逐步将紧急自动制动技术纳入安全运行控制系统,提升应对破坏性地震的能力。
(八)加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力度,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防震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筹划建设滨海防震减灾科教园区。完善科普教育网络,提供适合不同对象的防震减灾宣教服务产品,开展实时在线远程教育服务。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品创作,制作一批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灵活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精品。
(九)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防震减灾知识的传播力度。完善地震信息和新闻发布制度,建立重大地震灾害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形成地震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的渠道,完善各级地震部门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立地震谣言应对机制,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