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投入。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服务业专项发展引导资金,主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重点服务业项目及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训的投入。各县、区也要安排相应资金,同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配套使用,扩大政府扶持资金的效用,共同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
(四)突出项目带动
服务业项目要“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特别是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带动强、效益高、前景好的服务业项目,促进全市服务业加速发展。做好服务业项目库的滚动更新和建设,选择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列入年度省“861”项目投资计划,对其中规模大、带动性强、行业领先的项目争取列入省政府重点项目调度。加快推进安成物流园、医药物流园区、曹庵工业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壮大淮矿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山南物流园区、国润物流园区、谢家集豆制品物流园区、开发区现代物流园区;着力推进世贸商城、东方国际购物中心、中央国际购物广场、龙湖路商业街、大通义乌商贸城等商贸项目建设;建成鑫海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人民路蔬菜批发市场二期、新永安商贸城项目;抓紧培育电影、演艺、动漫等产业,加快海顿影视基地、淮南大剧院、科技馆、山南奥体中心、会展中心、大通体育文化产业园、安徽蔡塘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淮南少儿艺术教育中心、新华图书城、山南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五)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和知名品牌培育
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参与现代物流、交通运输、旅游、文化、体育、商贸、餐饮金融、通信、新兴服务业、公共事业服务、行政服务等领域标准的制(修)订,推动一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质量标准的实施,推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至2012年末,组织开展1-2家服务企业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5家以上服务企业开展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金融、行政审批、商贸流通、餐饮旅游、地方小吃等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建立绿色饭店、标准化服务社区等5个。
实施品牌服务业战略,加大服务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和安徽省名牌、淮南知名产品和市长质量奖的工作力度,切实采取措施挖掘、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服务业品牌。
(六)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
结合我市城市发展布局,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管理高效、辐射力强的原则,选择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我市的服务业空间布局。结合老城区改造,主要建设以龙湖路、人民路、国庆路、朝阳路为中心的“井”字形主城区商业集聚区。发挥主城区商业规模大,商业设施全的优势,在主城区商业中心规划一批大型商业设施,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商业企业集聚,促进淮南成为合肥经济圈内次商贸中心建设及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和辐射能力的皖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建设。依托高速铁路、开发园区发展及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和工业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依托高等院校、技术开发园区,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科技创新服务等创新服务集聚区。依托淮南的高校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建设山南职业教育培训集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