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支柱产业提升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支柱产业提升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府〔2010〕16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支柱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已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苏州市支柱产业提升发展计划
(2010~2012)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苏发〔2009〕40号),加快推进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保持苏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苏州市六大产业振兴计划,特制定苏州市支柱产业三年提升发展计划。
  一、支柱产业的基本情况
  200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37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3万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轻工、冶金和化工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300亿元(其中含新兴产业产值37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5.15%。六大产业分别为:电子信息6841亿元、装备制造3922亿元、纺织2610亿元、轻工2075亿元、冶金2497亿元和化工1355亿元。支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市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社会就业,促进苏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整体素质还不高、资源配置效率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优势尚未形成等一系列问题。在“十二五”新一轮发展中,我市支柱产业将在土地利用、能源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等方面受到更大的挑战,具有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二、提升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对支柱产业全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企业自主核心技术水平。加快支柱产业低端业态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步伐。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装备。提高产业发展集聚度,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本土化采购率和本土配套率,形成支柱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总体目标: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0亿元,年平均递增14%。其中新兴产业突破1万亿元,年平均递增25%,支柱产业达到2万亿元,年平均递增8.7%。六大支柱产业分别达到(统计中包含该行业中的新兴产业企业):电子信息产业11240亿元,年均递增18%、装备制造业6120亿元,年均递增16%、纺织产业3670亿元,年均递增12%、轻工产业2915亿元,年均递增12%、冶金产业3320亿元,年均递增10%、化工产业1735亿元,年均递增8.5%。工业增加值超过6600亿元,年均递增15%。三年中工业投入累计超500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占比保持65%以上。形成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50家以上,超百亿工业企业30家以上(其中超500亿和1000亿各2家);培育20家左右地标型企业和20家出口超10亿美元的工业企业。
  产业集聚明显增强。建成1个50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4000亿元级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2个3000亿元级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2个20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常熟经济开发区)以及一批10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重点推进苏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培育壮大100个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0个以上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5个左右。积极推进优质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国家级基地10个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每年提高0.1个百分点,达到1%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5%;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标准的制订或修定,力争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有新的突破。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
  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升。到2012年,GDP能耗和主要污染源减排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任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为今后的发展腾出部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先导和拉动作用,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步伐,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设计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支持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行业内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扩大“两化融合”工作的覆盖面。
  三、提升发展方向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