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2011年小春增产增收的意见
(成农业〔2010〕34号)
各区(市)县农村发展局,直属有关单位,机关有关处室: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切实抓好小春生产,夺取小春丰收,对实现农业生产的“开门红”,促进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和现实意义。现就2011年小春增产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思路目标
2010 年小春生产的总体思路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增加效益”。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91.8万亩, 与2010 年持平, 总产57.61万吨, 增产0.5万吨以上。其中小麦137.8万亩, 与2010 年持平, 总产44.12万吨, 增产0.4万吨; 马铃薯34.2万亩, 与2010年持平,总产9.81万吨, 增产0.1万吨。油菜播种面积154.6万亩, 与2010 年持平, 总产24.01万吨, 增产0.2万吨以上。
二、稳定播种面积
加强分类指导,狠抓种植结构调整,千方百计稳定小春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和油菜播栽面积要保持基本稳定,因地制宜稳步发展豆类、中药材和蔬菜等,大力发展洋芋和食用菌。洋芋和豆类作物是小春效益型粮食作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要充分利用果树空行、田埂等搞好增间套种。继续大力推广中厢、宽厢规范化带状种植,优化种植模式,切实抓好小春预留空行利用,增种一季效益高、生育期短的经济作物,既确保小春增加效益,又为大春趋利避害和旱地深度开发创造条件。继续加大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力度, 推行“代耕制”等模式, 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一批种粮大户、种田能手。大力加强耕地使用管理, 落实撂荒耕地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杜绝耕地撂荒。不断提高平原和丘陵山区机械化耕种收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调动农民种植小春作物的积极性。
三、建设标准农田
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围绕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加强以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耕地有机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高标准粮田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重点抓好国家和四川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田间工程、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田间排灌、田型调整、田间提灌、田间道路和地力建设五大工程,实行工程措施与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农田基础设施与耕地质量建设相结合,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