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机制,加强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一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和吸引区内外渔业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组织、科研推广机构、养殖运销大户参与适水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加大宜渔低洼盐碱地开发综合利用力度。按照依法管理、规范操作、有序稳妥的原则,鼓励水域滩涂通过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实现适水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新开发建设适水产业示范基地20万亩。二是加强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按照“生态、健康、集约”的要求,加快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进排水等基础设施,大力开展池塘清淤、护坡改造,提高微孔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普及率,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标准化改造养殖池塘20万亩。三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与修复。切实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合理搭配增养殖品种,严格控制增养密度,不断探索“以渔养水”、“以渔活水”的生态渔业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黄河及各类湖泊湿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修复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建设国家级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4个、自治区级5个;建设国家级水生生态修复示范区4个;建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
(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行水产品健康养殖,建立健全生产日志、环境监测、苗种繁育、科学用药、产品标签等各项制度,全面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报、市场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完善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出现问题可追溯的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加强渔业养殖水体环境治理和投入品市场监管,从源头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到2015年,全区水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水产品比重达到35%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完善发展规划。各地特别是引黄灌区各市、县(区)要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紧密结合“黄河金岸”建设和当地实际,进一步制订完善适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制订规划要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目标任务要量化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基层和具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