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全域株洲”协调发展
1.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用现代装备和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推动农业逐步实现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组织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发展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优质稻米、外销生猪、草食动物等农产品,形成106国道沿线优势产业带。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2.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以防洪工程、病险水库加固、节水改造为重点,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规划建制村级公路全部硬化,所有乡镇和重点建制村、中心村通客班车。参照城镇社区,开展农村居住点规划工作,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在村镇大力推广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1.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物流枢纽的目标,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工业物流、商贸物流、特色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物流品牌企业,形成物流园区一物流中心一物流配送中心一物流企业的物流体系。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石峰物流园、醴陵陶瓷烟花物流园等,建设好湘赣边界物流中心、芦淞区服饰物流中心、南方工贸物流中心、中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
2.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整合资源,形成高职与中职(包括技工学校)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共同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力争把株洲职教园建设成国家级职教基地。实施职教品牌战略,引导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支持高职院校与国外知名机构、企业共建培训中心。结合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
3.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自然、文化资源,突出发展“两带一线一福地”,两带:即湘江(株洲段)风光带、东郊休闲体验带(云峰湖一仙庾岭一婆仙岭一大京水库,航电枢纽一空灵岸),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农家体验、山水城市旅游;一线:在106国道沿线发展生态旅游、田园风情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一福地:突出强化炎帝陵的吸引力,打造炎陵寻根谒祖、祈福休闲福地,发掘远古历史资源,争取建设相关的影视基地(城)。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业配套能力。加强与井冈山、长沙、湘潭、衡阳、郴州等区域的协作,促进构建“湘东南一赣西南”旅游经济圈。
4.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商贸流通布局调整,形成中央商务区、城区商业中心、专业特色商业街、小城镇商业网点等层次清晰、协调促进的发展格局。扶持本地品牌,引进知名企业,形成连锁经营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商贸流通网络。加快芦淞服装市场群改造升级,明确功能定位,建好服饰制造与贸易产业园区,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区域性专业商贸流通市场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商贸品牌。
5.发展其它服务业。发展科技服务业。构建科技咨询类、创业孵化类和成果转化类服务机构,推动服务组织网络化、职能社会化;规范发展各类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人才等中介服务组织;扶持本土商务服务品牌,引进知名品牌。发展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加强城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涉农服务业。完善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兴办各类农技服务公司;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各种类型的农业批发市场,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大型农资物流企业;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五)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