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综合污染问题。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及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努力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传统产业转型的示范区。
天易示范区(株洲)。重点发展“两型”产业,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突出建好新马片区、武广片区和群丰片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业等产业,构建以生态工业园、创新科技园、生态宜居区为特色的示范区。
南部协调发展区。包括攸县、茶陵县和炎陵县。构建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综合实力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制造基地,辐射范围广的边贸物流基地,富有湖湘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基地。
白井片区。包括白关镇、仙井乡及周边相关地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农副产品制造、家具、仓储物流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生态型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
南洲片区。重点发展机械配套、服装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积极与株洲市进行产业链延伸的合作,建设成特色明显、功能配套、产业和人口集聚力强的功能区。
黄泥坳片区。重点对陶瓷、烟花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成为绿色瓷城的传统特色产业基地。
二、“两型”社会建设主要任务
把握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机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建设低碳城工作,探索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两型”工业体系
1.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围绕建设“四城两基地”(机车城、汽车城、航空城、服饰城,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新能源装备及能源供应基地)的目标,按照“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技术、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壮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农副产品制造、服饰等支柱产业集群,培育汽车、航空、风力发电装备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提升建材、陶瓷、烟花等传统产业集群。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培育新型工业化“旗舰”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2.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以低碳、绿色和生态的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产业(项目)发展,加快形成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结构。推广清洁生产,重视绿色再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绿色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发展品牌制造业;发挥产业比较优势,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制造业。
3.建设完善园区平台。坚持特色立园、产业兴园,培育千亿级园区。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在有条件的园区实行法人资格的做法。积极争取市内省级开发区比照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争取市级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协调的要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二)推进新型城市化,形成生态宜居城镇体系
1.坚持规划先行。着眼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按照高起点、高水平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城市人口、城市空间、交通网络、主要产业、重点区域、国土利用等布局。合理布局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格局。除县城外,全市重点发展10个左右中心镇。
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新城区开发,加快旧城提质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治污、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综合处理基础设施。扩大管道天然气覆盖范围。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争取在城区和炎陵县建设通用机场、直升机场。规划建设第二水源。
3.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实施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工程。坚持公交优先,建设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等“绿色交通”系统。推进安居工程,重视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文化标志性项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完善创优考评机制,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