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各地要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示范基地。改进作业设备,有计划地配备新型作业火箭架和车辆。建立省、市、县三级作业指挥系统和作业效果评估系统,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各地要建立抗旱、增雨、防雹相结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制,抓住有利天气条件,根据农业农村需求及时组织抗旱增雨作业。各地要切实做到人工影响天气机构、人员和经费三落实。
(四)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知识在农村的科学普及宣传工作是农村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身安全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要扩大气象防灾知识普及面,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气象科学普及宣传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尤其要在农忙季节和灾害性天气来临之前,加大密度广泛进行宣传。要利用挂图、小册子和明白卡等多种渠道,将气象防灾科普知识送进农村社区和乡村学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
(五)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各地要加快促进农业气象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针对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精细农业、订单农业、创汇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集中科技攻关,大力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要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气候资源。组织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加强农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普查和区划,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三、大力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抓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编制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也是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前提。各市、州、县要精心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御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今年各市、州至少要有1个县编制出台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有1个县完成县级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区划。
(二)加快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是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要在全省所有乡(镇)政府、涉农街道以及村委会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并配备1名兼职气象协理(信息)员,把气象信息服务纳入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气象协理(信息)员工作由所在乡镇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及村委会考核,县级气象局协助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到2015年,要实现县乡有分管领导、乡乡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村有气象信息员。今年每个县要选择5个乡镇或村进行试点,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