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创新导向,提高科技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围绕技术链条、创新链条、产业链条的打造和完善,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采取矩阵式方法整合各类科技计划,按照创新链条横向延伸,按照产业链条纵向布局,依托创新平台和基地横向集中,在纵横结点上形成重大科技专项,打造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基地,大幅度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能。充分引入、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对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省外科技项目成果的承接、转化力度,使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资源能够为郑州所用。
(四)优化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各项配套政策,立足郑州实际,用足、用活、用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高新企业税收减免等国家和河南省的创新扶持政策,并有效利用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性措施及其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构建、完善和优化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加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领域,鼓励创新主体和中介机构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出台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后补助资金使用办法,引进和带动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资金参与科技投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小额流动资金服务。
(五)培养人才,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尊重人才,立足培养,促进流动,优化结构。建设规模宏大的创新骨干队伍、创业人才队伍、实用人才队伍和中介人才队伍;努力培育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与政府领导的直接通道,顺畅反映并吸纳他们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国内、外各类院所、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企业急需的高级人才,在购房、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的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引导和规范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高等学校设立创新驿站,在企业设立"创新服务券",鼓励国内、外院(所)校科研人员为郑州企业服务。企业可以在创新驿站得到技术服务,科研人员可凭为企业提供服务所得的“创新服务券”到政府变现。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重大项目实施的重要考评指标,允许企业对技术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
(六)激励创新,培育创新文化
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加大对优秀科技成果和人才的奖励力度,鼓励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励政策,设立地方创新奖、年度创新人物奖、创新企业家、科学家等,从不同层面奖励、宣传创新。鼓励设立社会奖励基金,开展社会奖励活动。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发展创新文化,形成宽松、自由、和谐、创新的环境。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创新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和科普活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激发全民的创新热情,动员全市人民踊跃投身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热潮。
|